我见:认识长度时,可以测量自己做的一些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把简单的尺子首尾连接起来,用来测量长度大于10厘米的物体。如测量铅笔长度时,可以这样数,10(一把尺子的长度)、11、12、13等。这种活动就把孩子们新学的按厘米来测量和十位、个位联系起来了,能加对位值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把长度测量活动和数的运算联系起来。把蜡笔和铅笔排成一行,测量其总长度8+15=23,或者比较两去笔的长度用15=8+7来表示。称重活动,容积的测量、时间的测量都可以不断把测量和十位、个位联系到一起,增强对位值的理解。
我思:将长度的测量、重量、容积大小、时间等测量与数的运算联系起来,这些令人怦然心动。过去的教学,我们总是习以为常地将代数与几何领域区分开来进行教学,尽管后面在教学数的运算时,会采用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即将几何直观与运算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将测量与数的运算联系,会让数学更加浑然一体,令课堂教学又更加丰富有趣。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在教学15+7的时候,可以从实物的测量入手,学生测量出第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5厘米,然后将另一个物体的长度接在第一个物体后面,就可以数,16、17、18、19等,依次一个一个往后数下去,最后数的结果就是两个物体的总长度,也就是15+7运算的结果。再将这种测量的过程抽象出来,就如同数学学习中的数线图,其中既渗透了15+7=15+5+2的思想,也渗透了数数的方法。那么解释数线图可以用来进行数的加减法计算,便找到了生活原型。重量同样如此,只不过他应用超过10以上的数的运算更容易解释,如每个小球表示1个十,那么10+21,可以直接称出3个小球的重量,即在原来一个小球的基础上,再放入2个一样重的小球,当然还要找到1个1克的物体重,如一颗糖,一块小石头等。可以合并,也可以两边比较,体现重量守恒原理。容积的测量,可以选择1个大的容器和10个小的容器,将1大容器水分别倒入10个小容器中,也可以将10个小容器的水倒入大容器中。当然用一个平瓶锅来表示装了16瓶水,再加入7个小容的水,就可以计算16+7等于2个大容器和3个小容器所装的水,也可以等于16-7的结果,即上下对比,相差了9个小容器的水。
在这里,既是对加法运算打通理解,同样也在比较中体现了减法的运算,真正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可以往后数,可以凑成整十数再数,将简算与数数算的方法融合在一起,真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几何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