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留意到一个传的很神奇的动漫《东离剑游记》,好奇的我特地去搜了一下。片子一开始出现了木偶人,让我立即回忆起小时候整天追着的那部《大儒侠史艳文》。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第一集,整剧下来,给我一个全新的木偶戏的感觉。
从目前更新的《东离剑游纪》剧情来看——这是一个以冒险剧情为主轴,三位主角丹翡、凛雪鸦、殇不患为了找回被夺走的最强兵器【天刑剑】,而踏向恶人所在地【七罪塔】的冒险旅程。而在后面的剧情中则会加入更多角色,丰富整个冒险剧情。推测下来,该剧以简单、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迎合目前的市场需求。为什么说给我一个全新的感觉?因为整部剧极具冲击力的战斗场景画面拍摄,从特效、人物形象、细节、场景构建等都打造得十分细致。比印象中儿时所看的木偶戏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东离剑游记》是日文为主,其中角色的出现会响起闽南语的诗号,这倒让我产生兴趣了解个究竟。原来这是一部中日合作的布袋戏,没错,木偶戏只是我浅陋的看法,这种体裁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布袋戏。该剧由中国台湾著名布袋戏——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方便我简称“霹雳社”啦)负责布袋人偶制作、场景搭建及拍摄,日本方则负责剧情的系列构成。追溯会布袋戏的历史,有南北之分,亦有各种流派之分,但普遍认为是在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一带起源。后在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广为流传,并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各地文化间的差异,因此各种流派随之诞生及各种形式的布袋戏衍生。(这里就不一一深究个流派了,有兴趣的可以私下交流)
因为广东人也,最早关注的布袋戏便是童年时的《大儒侠史艳文》。当时由香港那边的电视台转播,因此配音也是以粤语为主,会带有一定特色的闽南口音。小时候每天下课,回家抱着个小板凳就来到小卖部的电视前,两毛钱的无花果干比现在电影院的爆米花更加有滋有味。几个小伙伴边看边学着戏中的史艳文,挥舞着拳脚。当时的我们,哪里看得懂戏中的深意,只是那种武侠的情结让我们兴奋不已。当时的特效没有现在的夸张,但在小屁孩的眼中,红色的光晕已是高深莫测的功力的象征。以至于会在下课时偷偷藏上一两根彩色粉笔,研磨成粉。然后告诉小伙伴看我绝招,便很潇洒地挥洒出去,然后得意洋洋地收刮着他们崇拜的眼神。此时想来觉得当时没有出点什么意外实在万幸啊。
由《东离剑游记》唤起的记忆,遂重新打开《大儒侠史艳文》一剧,还是最初的闽南语版本。这一次不再是流连刀光剑影,而是细细品位剧中的细节。这里和大家回顾一下剧情:史艳文,一个纯纯的男子汉(戏中所云),忠肝义胆、精忠爱国、学富五车、唯独对儿女感情比较迟钝。故事的背景是明朝,内忧外患,江湖云涌,众多英雄豪杰心怀各异,有的希望造反做王,有的性情坦荡。史艳文从出山一路波澜起伏,下冤狱、遭埋伏、救圣上、平逆贼、邀英雄、闯天下......各种剧情一波接一波,你根本没有歇息的机会。要知道,在2000年的时候,拍摄技术虽逐渐成熟,但每一集无广告、无间隔足足拍了60分钟,共50集。可想而知这里面的剧情是多么丰富、人物形象也是不断出新,实属良心作品啊。
在《大儒侠史艳文》一剧里,每个人物都有清晰的性格、形象定位,而且基本上每个“角”都有自己的诗号,让观众对其常有回想。这次的细细回味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地方。在一部明朝背景的布袋戏中,会穿插着一些现代元素:保镖、吉他等等,会让你不时有些新鲜与有趣的感觉。同时,编剧加入了很多百家学说、孔孟之道、中庸大道、老子哲学、佛学、道家思想、孙子兵法等经典文学在当中,让我对各种学说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例如在救人的场景中,谈到救人的儒家思想,相对于教科书的死记硬背,更能体现那份学问的精髓。
在一个传统的艺术文化里传播着更多的传统文化思想,让我对此肃然起敬。看到现在台湾的霹雳社、金光社都仍在为这份传统努力着,不停地改变与升华,我发自内心希望能看到布袋戏有一个更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