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谓之闲情逸致。是人们无限向往的一种情调,是人们追求了几千年的一种境界。
清代的李汝珍在他的《镜花缘》第一百回里说:“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道士》亦有云:“道士何为闲情逸致而作此剧?”
文康正《儿女英雄传》里也说:“老爷这趟出来,更是闲情逸致,正要问问沿途的景物。”
鲁迅先生《华盖集·“碰壁”之后》记载: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闲情逸致”是看的很难得的。对于闲情的境界,中国的禅宗讲得是十分透彻的。像“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竹密无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些境界都是极致的闲情。
说难得,其实也容易。宋人释绍昙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应该是最具闲情逸致的诗句了。
掏空心事,摆开清茗,推窗迎清风,闲看古人如何“虚度时光”——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万籁俱静,水天一色,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月光朦胧,朦胧中的渔夫也朦胧……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寂静的田野,夜间的黄沙道上,只有蛙的歌唱,一片柔和,一片空灵,稻花芳香扑面而来,由稻花芳香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萧瑟的秋风中,傲然独立,白白虚度着这清凉的大好时节,好不恼人,心中除了怨恨,还是怨恨!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江南山色,渐行渐远,碧草漫漫,人影已朦胧。野渡舟横,凄幽荒凉。杨柳绿阴浓,挥不去,离人愁。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庭院深深,夜阑人静,风声一阵阵,犹闻捣衣声,月色照帘拢,幽怨还欲绝。让人不觉沉浸其中。李煜感受到的是漫漫长夜里不寐人的悠悠情怀。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居住在这人世间,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做到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之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陶渊明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哈哈哈……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己离家太久。纳兰性德的闲情逸致跃然纸上!
人活一辈子,不求大富大贵,但愿舒心自在;不求轰轰烈烈,宁愿从容恬淡。如此,即便岁月渐老,脸上依然如年少般坦然,即便历经风霜,内心依然深情而温暖。
余生不长,要懂得疼爱和善待自己。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问我的归宿?我的归宿就是我的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正如海子所言: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原来总觉得人老了才有闲情逸致,其实却给弄倒了,而是人有了闲情逸致,才不容易衰老。人到中年,我们要懂得忙里偷闲,做点雅致、浪漫之事,颐养身心。
周作人也曾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要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人生在世,能有闲情逸致,做些雅事,才叫诗意地活着,你的人生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