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朋友给我说:听了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讲自恋,依恋的那一章节,现在觉得,我对你们有依恋。
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听了很欣慰,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也愿意在这个小团体里放心依恋,我们很珍惜。
现在想来复盘一下自己所学到的。
1.
一个人对情感的信心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我太能理解那一种无所畏惧的心境,以前我以为那样我就足够勇敢,不依赖任何人,向往孤独成圣的境界,或者是说憧憬那样的勇敢。
最近我听武志红专栏,看他的书有一段时间了。最初的时候,觉得书里的道理我都能懂,但是不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但慢慢积累,发现闲下来的时候,去从最简单的地方来分析一些遇到的困惑,也有小小成就感。
比如,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无所畏惧,就是自恋。是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吗?我不敢深问这个问题对自己。我知道肯定又不是的,但为什么你又不能让自己快意恩仇呢?
武志红说,爱的对立面是负爱,知识的对立面是负知识。简单理解就是,不要憋屈,要真实的去和这个世界碰撞链接,去疼痛爱恨。也就是要去放心依恋。
所以,当这个小伙伴给我们说,她愿意依恋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欣喜和开心的。
2.
来总结自己,无所畏惧就是不打开自己,要孑然一身,觉得那样就是足够勇敢了。
其实再来读斯科特的《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他在说自恋的时候,先是没有评判自恋是不好的,是需要矫正的。他说,对心灵要好奇,关怀,就好像是在观察别人一样的观察自己的心灵。去聆听心灵的声音,不要刻意“矫正”自恋行为。
他为了把他的观点说清楚,一直围绕一个神话故事展开来讲。自我崇拜的神话——纳西索斯与自恋。
讲的一个男孩纳西索斯爱上自己的故事。他16岁,容貌十分漂亮,很多少女对他一见倾心。然而他性格高傲,没有任何人能打动他的心。后来他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影子,却得不到,痛苦,醒悟,最后同伴们找不到他,在他曾经躺过的地方,发现了一朵花心金黄,花瓣雪白的水仙花。
纳斯索斯原本僵硬冷酷,如同大理石般自恋,已经转变成了水仙花的柔美。就像纳斯索斯最后看着自己的倒影最后感叹的那样:我渴望的东西,我原本已经拥有。当他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它对自己的和自己潜能就有了新的认识。
这里一定好记下来的是,武志红在专栏里曾讲过鲁米的故事,当鲁米的爱人死去时,鲁米痛苦万分说:我一直以为我是在寻找你,后来发现,我所寻找的,不就是我自己吗。(大概意思是这样)
关于自恋,我还记得一句,主体一直在寻找客体,我一直在寻找你。
再来结合武志红这一周讲的,不要负知识,不要负爱,负恨,负了解。这也是斯科特说的,聆听心灵,对她好奇,关怀,接受她的多元性。就是要快意恩仇,要真实的去和这个世界链接,去依恋。
这才是真的勇敢。
3.
武志红说,如果我们不能用学来的心理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复杂现象,我们可以尝试观察分析一部电影。他讲了他看见的《一代宗师》他说,王家卫的电影里总还是在看似绝望的主线下,有一根细线,那一根细线就是围绕爱。包括《花样年华》也是。
我自己只能理解到这里,我是有点相信他说的那一句:一个人对感情的信心,也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情感有很深的隐喻。婴儿对妈妈的依恋,小孩对大人的依恋,还有情侣之间,朋友之间,我觉得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说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亲戚离婚了,她的孩子不愿意见她,可是从老师那里她知道了孩子状态并不好,孩子的爸爸不懂的关心孩子的心灵怎么样,亲戚也负气的说,也不想管了。
我在尽力劝,我觉得孩子既然在老师提到妈妈的时候掉眼泪,平时情绪也有点低落,肯定是对自己,对周围没有信心了,这个时候就很需要妈妈出现,孩子说不想见可能也是赌气,在表达恨。
这个世界就这样,对吗,不是世界在故意针对我们,它对谁都一样,但我们要学会和自己讲和,要依然热烈的跳舞,要勇敢,这里的勇敢是依然要相信。
4.
昨天写自己记忆中藏的那些温暖,欢笑还有无助。那是真实的存在,我前天写感悟,学到了原来了解就是拥有,那些真实的经历可以富足我们的心灵,当把这串起来的时候,会发现一切都这么好。
有朋友给我留言说,梦想总是太难实现,甚至不再敢有梦想。
我想说的是,总还是没有甘心的啊,活着,就总要信,和宇宙的永恒沉默比起来,人知道宇宙无情,知道自己的一生就是这一瞬而已,但又怎么样呢,依然要用思想让自己伟大,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其实我今天在学完了负知识,负爱,负恨,给我的启发后,又想起来和菜头写《老人与海》,老人即使知道了自己努力也不一定会等到大鱼,但依然信。
热忱于你生命中每一个角色,不要憋屈,要快意恩仇,向这个世界投递善意,对世界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