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甲方的一个小师妹突然把她手里一项看似棘手,需要花费精力的“半成品“工作甩给了我们的大师兄,理由是“我不会”,大师兄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让我来”,熬了几天几夜终于拿出了几近完美的终稿,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其实小师妹已经做了大半工作,只要学会一个美图制作技能就可以完成,但最后她却选择了放弃。
在我们周边,像“大师兄”一样,敢于说“让我来”的人一定不多。
小时候,家里灯坏了、收音机不响了,总有一个浑厚的声音说:“让我来”,那是我“无所不能”的老爸。长大了,自己成家了,家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依旧有个踏实的声音说:“让我来”,这是我女儿心目中超人般的老爸。
有人说,家和企业不一样,身为一家之长,该承担的硬着头皮也得承担,但其实无论在家还是单位,能说出“让我来”的人,他们的肩膀上都担负着责任与担当。
有个研究进化心理学的学者叫范福特,他有个观点:人类天生都是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因为追随者随大流,人越多越安全,有利于在原始环境中生存,而且,追随者是通过模仿来学习,避免了试错过程可能带来的危险代价,人类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繁衍,一句话,做追随者更安全。
纵观历史的长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使企业向上发展的,不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跟随者,而是在集体中敢于挺身而出、善于解决集体难题、做着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事的领导者。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了濒临倒闭的松风工业,没多久,好几个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几个大学生都辞职了,稻盛和夫却没有追随他们,而是把锅碗瓢盆全搬到公司,一边吃饭一边做实验,后来他独立研制出了镁橄榄石陶瓷材料,因镁橄榄石能用到显示器中,松风工业接到了松下的一个大订单,实现了起死回生。
稻盛和夫不是松风的追随者,而是松风的主人。
敢于说“让我来“的人,是有领导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让我来”不是本性,而是对抗本性
“墨守成规、呆在舒适区是我们的本性,我们被标签框定了自己的可能性,不知不觉,我们最爱说的是“你去做”,而“让我来”则是逼着自己跳出标签,主动寻求改变,这些看似对抗本性的做法,最后往往成了我们制胜的武器。
1972年,一辆飞机坠毁在安第斯山脉的雪山上,飞机上有45人,最后生还35人。当时他们在4000米的雪山上,不仅荒无人烟,连动物甚至草都没有,在飞机上仅有的食物吃完后,大家甚至开始吃死去的同伴尸体。两个月以后,他们中有个叫南多的人,他没有陷在同伴等死的绝望中,也没有被别人劝说的“无用”所吓倒,而是说“让我来”,他带了一名同伴,走了十多天,最终走出了雪山,叫来了救援队伍,南多和同伴以区区2人的力量拯救了剩下的33人。
南多说:“不论如何我不能再踌躇,为了活命,我必须拿出信心,向不可能挑战,宁可自己迷失在山中,也不愿困守在这里坐以待毙,我必须要走,唯有走才有希望。”
在危险面前,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最没有希望的“坐以待毙”,而那些面对集体难题,挺身而出,敢于说“让我来”的人,便成了“救世主”。
“让我来”其实是来自于对成长的渴望。
需要“让我来”的事情,往往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自身在专业技能要强,还要懂得如何协调与合作,甚至还会涉足未知领域,敢于挑战的人,一定是对自己有期望的人,期望什么?成长。
所谓成长,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让我来”可以让你掌握新技能,获得多维度成长,无形之中就提升了个人竟争力。
我一个95后朋友,大学是学语言的,毕业没几年,在一家公司市场部工作,本职工作是组织会议、做营销方案、企划分析,因为个人喜欢,加上营销宣传需要设计,一句“让我来”便使她主动承担了本应外包的软文图案设计工作,为了快速补上与科班的差距,工作之余,她报名学习线上线下的设计培训课程,再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练习,仅毕业两年,她就实现了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因为既懂市场推动,又会策划设计,还能和老外流利交流掌握,关键是这些工作她都完成的很出色,“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她被视为公司一流人才,不仅薪资远高于和她同等资历的同事,几家关联的大企业也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让我来”是让自己“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那些怕多做一件事就吃亏的人,那些“拿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人,其实是把自己永恒地困在了当下。
而那些敢于说“让我来”,技多不压身的斜杠青年,想不进步都难。
写到这里,我想问你,你敢于说“让我来”吗?
参考资料:刘澜“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