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妻跟我分享了她和刚入一年级的儿子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昨天中午午饭后,妻和孩子因为作业的问题发生了口角,恼怒的儿子把铅笔扔到了妻的脸上。虽然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妻的心里还是很受伤、很气愤也很难过,她决定给点“脸色”给孩子看看。她先是趴在桌子上“哭泣”,然后平静下来,接着不在同儿子做过多的交流。一直保持着平淡的回应,就连送孩子进校门也仅仅是说了“再见”,没有像往常那样拥抱、微笑、挥手……
下午妻子调整了状态,一如往常把孩子接回家。等孩子写完作业了,想要邀请他的妈妈一起玩游戏时,妻看着儿子的眼睛说“中午的事情让我很受伤,很难过,我想要和一个有礼貌的,懂得爱护自己也懂得爱护别人的朋友一起玩。这样我会觉得安全,也能更开心的玩。”儿子听了之后思索了一下说“对不起,我不该拿铅笔扔你。你能原谅我么?”妻回答“好的,我原谅你了。”然后他们就一起开心的去做手工了。
事后,妻告诉我,当她刚被砸到的时候,心里很受伤很愤怒,也很想大声的骂孩子或者打回去。但是她马上就想到:自己的言行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她就采用了“暂停”的方法,让自己先趴在桌子上“哭”一下,等自己的情绪平缓了一些再去面对孩子。只是心里的不忿还是存在着,她就想接纳自己有情绪的这个事实,但是也不去指责孩子,所以就决定不给孩子好“脸色”看,这样能适当的释放一些情绪。
经历了下午的时间,妻一直在思考如何跟孩子沟通这件事情,她觉得需要让孩子明白对别人的尊重才能获得别人的友谊和尊重。为此她反复的斟酌如何措辞,她告诉我最开始她想说“当你把铅笔扔到我的脸上时,我很失望,很伤心……”但是觉得这样似乎不恰当,所以就反复思量了很久,才形成这样的对话。
对于妻的这个行为我给予了大大的赞赏,对着她竖起大拇指说“我好想抱抱你!”之后我和妻分享了我的看法,“很感谢你这么认真的思考,这对帮助你和孩子的沟通真的很有帮助。因为‘失望’这个词在很多时候会让听到的人感觉到被指责了。‘失望’这个词背后表达的是一个期待、一个要求的落空,不管你用多委婉的语气,它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不够好,我做不到’,所以在跟孩子对话需要慎重使用。”
以此文谨记,措辞要谨慎,避免在情绪中去解决问题,接纳自己是可以有情绪的,处理问题前要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