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学为中心”的课堂,有着科学的学理作支撑。
这样的课堂着眼点是学科本质,立足点是儿童立场。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学为中心”的课堂已逐渐形成了科学而通透、大气而简约的基本样式,即“个体研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三个阶段。“学为中心”的课堂,规划与设计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点拨指导”的教学策略,让儿童学、思、悟,让儿童的“学”走在教师“教”之前,儿童在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与儿童共同进行探究。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致力于让儿童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中生成,在“学”中生长,在“学”中生活。
“学为中心”的课堂,有着深深的儿童印记。
贲友林上过很多的随堂课,比如“小数的大小比较”“圆的认识”“解决问题”等。虽说是随堂课,可事实上每一节都是公开课,有例行听课的本校徒弟,有慕名而来学习交流的来访团,有高校大三、大四的实习生,还有少数前来观摩的家长…一般情况,下课了,学生不舍离去,听课人员都啧啧称赞。多次观摩这样的课堂,我们感觉到,课堂是所有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相聚在一起学习,如同“生命的林子”,他们在充满合作、相互交融的状态下实现“生长”;我们不要认为,教,一定是“教正确的”,事实上,错误的,或是不完善的,都是学习的资源。我们感觉到学生所说的,往往不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说的,而是教师想听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让别人明白他的意思,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发言鼓掌、喝彩。我们感觉到,在“让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该教的才教,当教的方教,教应该服务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遮蔽学生的学,替代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