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黄铭峰
当下我们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思路是否都走偏了:
1、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高收入、高地位、高学历吗?
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都心照不宣,因为这是一个实际利益的导向关系。
这样所造成的负面结果,就让学习成为了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个人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和意志的体现。
在笔者看来,真正的学习是要让自己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人,能充分感受到自我成长喜悦的人生。
至于其他的高收入、高地位、高学历只是附带的产物,有则更好,无则亦可。
评价一份职业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真诚的扪心自问:我所做的这件事情真的能给我带来快乐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真的要好好思量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不是有很多人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有很大的房子、很好的汽车、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
虽然在他人眼里自己是成功的,但其实他们内心并不见得快乐,这种真切的感受往往在经历了职业的困顿,有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才会真实地感受到,但已经于事无补,只能将错就错地过下去。
所以很多人就开始追求外部的物质刺激,以获得暂时的心理满足感来替代空虚的灵魂。
2、为什么孩子到了大学就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因为有社会竞争压力逼迫自己学习,或者为了实现父母的对自己的期望去学习,或者为了所谓现实的成功去学习,但究竟有几个人为自己主动想学,是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
笔者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报导,很多学生结束了高考最后一场考试,所有的学生聚集在学校教室的走廊里,一边大声呼喊欢笑,一边痛快地把书本撕成碎纸片,整个校园漫天飞舞着像樱花雨一样的纸片。
似乎从那一刻起学生终于可以告别应试教育的折磨,走向快乐教育的旅途。
不知道此时学校的领导和家长此时作何感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吗?
看到这个场景,笔者感到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痛心,在这些漫天飞舞的纸片中,孩子们其实是撕碎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理想,以一种憎恨的发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学习生涯,他们终于可以在大学利尽情地游戏玩乐,而不用有应试教育的压力。
试想,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他们将如何面对今后更加漫长的职业和人生?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又来自哪里?
孩子真的是无辜的,他们并不清楚地知道考进大学其实只是一场人生的小考,今后的职业道路和人生发展等待着他们的其实是一连串更加严格的考试。
在撕书的快感过后,他们将以提前预支青春的方式,丧失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导权,直到付出身心疲惫的惨重代价。
3、为什么孩子大学毕业后,面对这个社会茫然无所适从?
西方的教育优点在于孩提时代给予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兴趣所在。
他们的缺点在于基础教育阶段不够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
但是,进入大学后思维开始成熟,该玩的都玩过了,已经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才开始真正的成人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的兴趣会陪伴其一生。
而反观中国的教育,不可否认在基础阶段是做得非常扎实的,与国外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不论是从范围广度和了解深度都是比较全面的。
但这种学习的缺点是需要靠顽强的毅力和牺牲大量的个人业余爱好时间来做到的。
所以,一旦考进了大学,他们自然就觉得已经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要开始享受曾经失去的快乐时光。
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真正地享受不用努力学习的快乐,即使开始工作后也只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就不太容易关注,并且这种习惯会贯穿其职业和人生的后半阶段。
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教育比较容易出创新型的人才,而国内教育容易出模仿型的人才的原因。
因为小时候玩的时间多,就容易产生各种想法,各方面的综合智力就比较容易得到开发。
而基础教育知识扎实,但从小的个人兴趣爱好受到学习压力的影响没有得到合理的发展,加上成年后的学习没有持续性,思维的开阔性就容易陷入僵化停滞,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好的模仿者,而不是一个好的创造者。
当学生毕业后进入到了社会,国外的学生都在前期有了一定的个人思考,学校也有相关的职业规划意识的导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什么真正感兴趣,所以他们进入职场后自然可以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而中国的学生读书期间就是考虑分数和成绩,考虑进什么大学,进入大学后又是整天在考虑怎么玩得痛快来弥补前期读书的痛苦。
错过了最后一段宝贵的职业思考阶段,一旦进入社会,失去了长期固化的学习目标,发现很多的职业问题之前都没有足够时间去考虑过,自然就会造成各种迷茫失落的心理现象。
4、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天之骄子们通过大学的学习完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价值观、社会责任、人生使命了吗?
答案也是很清楚的,我们的大学、社会和家长没有完成这个最重要的前期引导工作。
以至于造成了大部分年轻人只满足于找一份世界五百强或者大企业的体面工作,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资本去报复性地追求所谓的人生快乐,而忘了他们所应该要承担的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责任,没有完成和对自己的人生使命和价值追求的独立思考和建构。
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思考,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重要,还是成为一个公司白领重要?
笔者觉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这一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求自己做成一件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愿意去承担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这个要比考进任何一所一流大学要重要的多。
因为,对自己有这样要求的人,本身就具有了成为真正一流人才的潜质。
大学的教育将不会成为他学习的终点,而只是他真正学习的开始,并且这种学习精神将永远伴随着他的一生。
我们家长有没有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有能力让孩子们明白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其实还有更重要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们去共同思考的人生重大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