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里有个词语叫“水土”,借指自然条件和气候,如“水土不服”。那怎么了就叫“服”,怎么了就叫“不服”呢?也简单,你自幼长大的那爿地界你的感觉就叫“服”,彼此服帖适应;而半大不小才却落脚的界址就叫“不服”,相互不得劲儿。
不用问跟当地的自然水很有关系。
下面就是一首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农家汉子摇动辘轳汲水时唱的歌:
贫穷只囚没田地,孤身单影谁相依。
蜡烛锁在箱底点,暗中流泪没人知。
一生在世没心机,因为贫穷汤水稀。
三斤清水四两糁,未曾洗碗肚又饥·······
辘轳金井,那摇动的歌谣,那份和着歌声的辛劳,依然记忆深处回荡,尽管辘轳井在中国大地上作为落伍野蛮的生产方式早已消泯,除了妥妥的历史。
辘轳井曾经是中国汉民族食用水的最主要汲水设施,流传于北方农村,由辘轳头及摇把、支架、井绳、水斗和杠杆固定构件等部分组成。利用轮轴原理合成的井上汲水的起吊装置,也是从杠杆原理演变而来的汲水工具。汲水时站在进口的四个男人同时作业,以增加水流的冲击力。可以说,辘轳金井如果换个名堂那就非水井博物馆莫属了。据相关记载,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三千余年以来,辘轳井承继了汉民族文化智慧结晶,设计完美结构合理,一直以来是北方山区、乡村一些地下汲水的地方人民用水的理想工具,以供人们生活生产饮用,而富含成分较多矿物质的地下水,口感极好,是人们饮用的理想水源。直到上世纪末,我国北方农村不少地方还在使用辘轳汲水娇惯庄稼。
我国宋代诗人陆游 在《汲东山下井》一诗中充分表达了深井水的极高品位,诗曰:
从来耽酒须微禄,绝禄三年酒盏疏。
百尺辘轳新浚井,一杯聊慰渴相如。
诗中描述诗人极好饮酒,但没有了俸禄以后减少饮酒的生活状况。而当饮用了新打的由辘轳提升的深水井中的甜水后,感到堪比饮酒的自慰心里,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从新井里采集来的水水质甜美,堪比美酒,老夫我深感欣慰。
古诗词里写辘轳汲水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唐代诗人张籍《楚妃怨》说:“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美人初起天未明,手拂银瓶秋水冷。”这首诗描写了辘轳金井下,飘落的梧桐,表达了出了美人的闺怨之情,感觉很美。南唐中主李璟的《应天长》中说:“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词人以“辘轳金井”为意象,抒发了一种伤春的情绪以及对南唐风雨飘摇的命运的忧虑之情。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如梦令》云:“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则以辘轳金井为背景,写出了与一位美丽女子刻骨铭心的邂逅,读后让人无比伤感。中国人常常在庭院种植梧桐,“辘轳”还经常与“梧桐”组成复合意象,表达闺怨、思念或失意的心绪。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辘轳作为一个意象,经常与其他意象结合在一起,表达人们的各种情感。“辘轳”常和“金井”两种意象组合起来,在古代,官宦之家常常在井边装有雕饰精美的栏杆,这样的井被称为“金井”,“辘轳金井”两种意象结合在一起,所体现的多是一种怀人、闺怨的感伤情绪。
村里专供饮用和洗涮用的辘轳井踱处于村内的十字口,可以说是全村人的眼珠子也不为过。此外辘轳井台是全村人们的一个社交平台和新闻发布会会场,人们汲水的当儿,可以短暂的交流,了解一下彼此的七七八八,顺便解决和协商一些家庭生活劳动琐事,反正都是邻居街坊嘛,那就不见外了。此外井台周边也是生产队临时聚会,队长和社员安排生产,沟通日常琐事以及解决村民、邻里之间事情的合适场所。你说村子里为何人与人间的情分和交情为什么比城里人要深厚真诚得多?简单,彼此打交道在一起的机会多呗。
辘轳井,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时至今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现在农村已经不再使用辘轳汲水了,辘轳井逐渐脱离了人们的视野,离我们渐渐远去淡漠,但辘轳井的传统汲水功能,为古代诗人提供的诗歌素材,和为我们一代一代的人们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贡献,是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的,它养育了我们,造就了我们,更造就了世代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辘轳井,一曲远去的歌谣,永远在中华民族的记忆的深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