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进行写作,可以更容易的将读过的内容与以往记忆相联系。
在本书中《学习的升级》更多讨论的如何从技术角度改变目前教育的现状,在前面一章导图中,谈到了教育为何从原来的“个性化教学”变成了“标准式” 学习,上一章从三个角度,即社会环境变化,我们对学习个体的期望,以及个体学习动机三个层面进行展开,本章着重从学习本身来梳理,如何改变学习这个操作系统。
这里的操作系统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电脑的操作系统相类似,其优劣也决定着学习的有效性。在前面讲过的《刻意练习》以及《大脑整理术》,还有《学习之道》都是是从改善操作系统的角度来提高学习本身,而这里主要是借助技术这一革命性工具来进行升级。但学习的核心还是人,学习和应用的的这一主体。
本章从三个层面来探讨学习的操作系统要点,即目的,场景和模式。
首先来看目的,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习有三重定义,第一重检索,通过了解事实来进行知识的输入,然后进入第二步,记忆,即对事实进行记忆,在课堂上做的大部分测试题也就是到这一步为止,基于此来检验你掌握的了多少知识。而第三重定义是理解,包括运用所学到事实背后的规律。
学习最难的也是第三层,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给予学习者一定的自由,明白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的区别,从教学的角度来进行个性化学习,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同时明白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学习风格这里常用的理论之一是VAK理论即
视觉(Vision)通过看来学习
听觉(Audition)通过听来学习
动觉(Kinesthetic)通过触摸或动手做来学习
这三者之间是相互配合,有所侧重,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风格,可以提升学习者的信心和主动性。这些方式最根本的是去激发学习者的深层次动机,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可以会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第二个定义是场景,学习的场景包括了学习的不同阶段,也符合检索,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对学习效率和理解运用可以有本质的提高。
学习场景分为四个层次,即营火,水源,洞穴,山顶,通过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这里用一个故事来讲述学习场景的四个层次,即: 一群居住在洞穴里的原始人,白天在山顶眺望,看看今天要去哪里打猎,去哪里获取水源,经过一天的追逐后,晚上则回到营地架起营火,分享猎物以及狩猎经验,再回到洞穴里休息。
用此来类比学习过程可以看到,在山顶眺望,这便是计划实践的过程,寻找水源这个场景我们很熟悉,你也许看到过一群动物围在水池边汲水的场景,只不过它们都会说话,边喝水边讨论着今天你学了啥,学的咋样,你是咋想的,在彼此交流心得和看法,可以想象这是个多对多学习的过程。
而营火则是一群人围在篝火旁,通常是一位长老,跟一群原始人讲故事,传授经验,是一个一对多的学习过程。洞穴可以理解为,大家都回去休息了了,睡前盘点回顾着一天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内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
相信这个过程应该足以让你理解这四种场景,可以概括为三种空间,即物理空间,数字空间,和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结合现在的技术便是网络,三者穿插进行,有反思有讨论,也有实践,充满了乐趣。
最后一个要点即模式,分为两类,项目制学习和挑战式学习,书中给了一个很好理解的类比,剧本式学习和真人秀式学习,前者的目的很明确,并有具体的路线图,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而后者也有一个目的地,但只给了大致方向,需要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并发挥自己的长处来达到目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剧本式学习是一些固定的“演员”在进行整个学习过程,而真人秀式学习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实背景,各自的动机和才能来进行学习。
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系统本身包含的这三个要点,贯穿了学习过程的始终,是学习方式和学习操作系统的深刻认知。对学习者来说,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学习还有很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