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像我们古人“凿壁借光”的匡衡,“悬梁刺股”的孙敬,“囊萤映雪”的车胤等等,都是因为爱读书苦读书而超越他人,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每天都被电视、报纸、杂志、手机、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围绕,像滔天的洪水。
怎样在洪水般的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读?如何从浩瀚的信息里获得自己必须的知识?这是一个大难题。日本作家原尻淳一著作的这本《高效能阅读》正是解答这个问题的答案。细细读来就会让人逐渐的茅塞顿开感到受益匪浅。
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龙谷大学位于日本的京都。原尻淳一1972年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继而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原尻淳一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以他多年的读书经验加上多方考察与探讨写成此书。
读书也像在学校学习,首先如果能找到一个亦师亦友的领航人会让人更加喜欢上读书。原尻淳一先生高中的朋友“S”酷爱读书是个读书家,最初的时候是S给了他一张读书清单,在读完这张清单上的书籍后,原尻淳一先生爱上了读书。有一次S去京都住在原尻淳一家里,先生本来想炫耀一下他读的书,可是S随身背着的大包里装满了更多作家写的更加深奥的书籍。当晚先生与S一起喝酒,更是了解了“每读一个作者,都要从其身上领会关键词,读的多了,会把握大量的关键词,从而发现多人共通的普遍性信息,这种发现既是“知的喜悦。”
微信写作群里的聊天内容里会时常的出现一些大家分享的书单或者书名,我通常都是去“当当读书网”去搜书名,然后看书的内容简介,感觉感兴趣就买了来读。记得无戒老师分享过一本《一个人的朝圣》,下载了电子书一直读到深夜不睡觉也要读完。
《高效能阅读》是以产出为目的的阅读方法,全书一共有89个方法让人搞定阅读的技能。
以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先生的“读者权利十条”开篇,并详细介绍了读者权利十条。其中第一条就是读者有“不读的权利”、第八条随意选读的权利、第九条朗读的权利、让人读来莞尔,先让读者以轻松的心情开读这篇文章。继而原尻淳一先生开始介绍他的读书的技巧。
读书分为两种读书,一种是喜欢读的书,另外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书。
喜欢读的书就不必担心读不下去的问题了。想要活学活用书中的知识,原尻淳一分享了他的好多好用的小方法。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去参加读书会,利用各种渠道去了解要读的书的作者;利用一些小物件便利贴等让读书更加便捷;还分享了有趣的“刷牙读书”法。
关键是第二种书:必须要读的书。比如工具书、自己从事的工作中需要的专业类书籍等。这一类书也是让我感觉阅读起来感到有些麻烦的书,因为想要获得书籍里的知识不得不读,但是又不喜欢读,总是读不进去,读不下去,往往读这类书总是会半途而废。原尻淳一先生给出了读这类书籍的详细技巧:速读术的技巧。比如:关键词的发掘。速读的灵魂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及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
具体阅读的顺序:一, 首先是进行目录读书。所谓目录读书是指仔细阅读目录,选定自己该看的章节。这个步骤是寻找“关键词”。
二,然后根据目录对特定章节进行跳读。快速翻看的过程中,应该在“这里必须读”的位置贴上便利贴作为标记,方便以后仔细阅读。
三,仔细阅读便利贴的前后部分。将阅读目录后所想象的假设与正文内容对着找出差异。这时可以把自己的读后意见以及新的假设或者创意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尽管看似麻烦但这是作者自成一家的发明,速读术的关键就在于“快速、多次阅读”。
读完书后相信读者已经在书中得到很多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剖”,把这些信息按照像是做饭的方法归类,具体可分为“菜谱信息”“食材信息”“装盘信息”三种。当天的资料要当天解剖,为第二天做好准备。这个方法对我而言非常实用。我记忆力不好,读过的书很快就会忘记,如果按照这个方法来把读过的书中的佳句立刻分类,然后分类储存在电脑中或者是“印象笔记”中,那样会对此书的印象加深,继而会为我所用。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掉自己所用的读书时间。
当然,如果遇到让自己感到实在是无趣的书也应该立刻停止阅读。也许是与此书的缘分未到,勉强自己去读自己认为无趣的书的话于精神卫生有害无益,最好停止阅读。原尻淳一先生强调:也并不是要立刻把认为无趣的书扔掉,而是应该像种葡萄一样,让它沉睡一段时间,等待成熟的那一天。
虽然是读书读的越多越能获得的知识也多,但是先生在书的第五章里也提出了提醒:多读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你会无意识的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的思考。关于这一点,哲学家“叔本华”也曾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提出总是使用交通工具,终将忘记如何走路。过度依赖多读会丧失思考能力,这时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要活用多读带来的丰富信息,同时做到自己思考。我们都应该务必铭记这一点。
我们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产出”,就是自己以后要写书。读书是人类喜欢表达并被评价时的手段和食粮之一。读书就是为了读后著书立说而存在的。所以原尻淳一在最后一章中呼吁:“各位,请停止只局限于投入的读书吧,请切换成可以创造价值的产出型读书,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超越他人吧!”相信读过原尻淳一先生在书中详细教授的许多具体的读书方法后,那么书中的知识最终会为我们所用,帮助我们去超越他人。
让我们一起开启新的读书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