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拖延:是不是让我们后悔,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
拖延怪圈产生的根源:
拖延者信条:如过于追求完美或卓越,觉得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完成······
失败恐惧:害怕付出最大努力也没达到预期结果。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因此有拖延行为时,即使结果不好也可以安慰自己,为自 己的不完美找到借口,比努力之后结果不满意更容易接受。——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
平庸招致轻蔑——拖延让人相信,如果不是时间仓促他们会更优秀。
优秀不努力——不管问题多么难都认为自己能够马上解决,一旦做不到就会马上放弃。通过拖延回避努力,从而使自己更加无知。
一切自己来——缺乏视情况做决定的弹性,拖延成了孤独中的救命草。
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害怕做出错误决定,希望能看见未来,预知和控制所有事情。
我不好胜吗?——拖延着不喜欢争强好胜,看似不喜欢出风头,实则害怕失败所以选择失败。不是自己选择不去竞争,而不是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总想面面俱到,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这种心态极易导致沮丧。
面对失败的两种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智力和才能是否可以发展)
** 学到了什么,提升了哪些能力才重要 **
完美主义者因为担心不完美事情出现,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内心承担了巨大心理负担,从而拖延工作和生活,这是固定心态在起作用。
只有将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以全新视角看待自己的不完美,从而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成功恐惧:没有及时追随目标
原因:成功需要太多付出;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受伤;成功是禁区,幸存者歉疚。
利用拖延捍卫控制权:1、规则不废不立;2、弱势者的权利;3、让我清净点;4、与时间赛跑;5、报复的滋味;6、终极之战,与现实对抗。
拖延,可以回避检验自己的能力,是对抗限制独立性的斗争,从而加强自我价值感。
通过拖延掩盖自己的弱点是种自保方式。
由于从小被严格管教,个人习惯被过度干预,因为批评变得不自信。
心理舒适区——对自主独立持有犹疑态度时容易采取拖延政策。
** 对疏远的恐惧
症状:1、需要帮助。对自己不够确信,没人指明方向就无法行动,又羞于请求帮忙。
2、力争第二。
3、紧急呼救。独立承担意味失去他人关心,让自己陷入麻烦希望别人来拉自己一把。
4、重温旧情。保持原有的生活,缓和孤独感
5、忠实的伙伴。做任何事情都想着未竟之事。
** 对亲近的恐惧
——拖延是维护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但治标不治本。
因此,鼓励关系双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发展和成长,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才是一段良好而可靠的关系。
事件时间:围绕事件来定位时间感。
坚持遵循主观时间容易造成拖延。
时间感的演化:婴儿时间(需求必须马上满足)→幼儿时间(适应父母时间但拒绝配合)→儿童事件(主观时间与客观事件切换)→青年时间(没有足够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情)→中年时间(碌碌无为)→老年时间(主观时间比客观时间更重要)
放弃一些无法达成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坏事。
拖延症心理:时间迷失——分不清无限和有限,从而失去方向感
时间断裂——过去和将来分离断裂,丢失自我连续感
过去好时光——沉浸在过去辉煌中难以脱身
拖延的生物性基础:
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做得越多,大脑对此的反应越多,发展越来越快,重复会形成精神上的凹槽,一旦建立,便会越来越深刻。
拖延逃避的事情,源自于原始刺激与恐慌之间的联系。恐慌与冲动难控制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恐慌传递的信号要强于思维传递的信号。从而衍生两种防卫机制,一是寻找合理借口逃避,二是不去想将一件事情挡在脑外。
应对方法:运用思维来平复情绪,而不是受到刺激就不惜代价地逃避。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先把事情想清楚,分析情绪的背景,提升自我情绪控制。激活大脑的左额叶,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
执行功能障碍的人会有拖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