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写作批改完成了,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讲评课,收集总结概括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逐一进行讲解突破,不光孩子吃力,自身也觉得精力匮乏。课间语文老师在一起谈论班级写作问题时,玲姐的一句话让我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我缺乏“作前指导”。
今天读蒋老师的书,他也提到了这一点,写作课一定要进行“作前指导”。将工作细化,先批改再发现总结问题,然后进行讲解,效果远不如写作前给孩子明确的指导,将作文要求更加的明确、具体、细化。这样也可避免孩子由于不明确方向,而在写作中受挫,产生畏难心理。
其次,我认为“作前指导”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作为老师,应该走在孩子的前面,做个引路人,帮孩子们扫除更多的障碍。提前进行“问题预设”,老师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班孩子的,在布置任务前,要提前思考,孩子可能遇到的难题,或许会出现的错误。只有有了预设,才能提前对症下药,将其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于写作的畏难情绪,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所以,不光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更做教育的用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