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其他灵长类动物的重要特征,解放了双手。但也有副作用,直立行走使盆骨变小,而婴儿脑袋不断变大,所以解决方案便是早产。婴儿出生的时候脑容量385毫升(怀胎9个月左右),而婴儿脑容量发展到不再生长是1400毫升,约在四五岁。
人类的儿童期10年左右,而且人类特有的青春期要20年左右,才进入成年。相比较一般动物都是直接从幼年直接跨入成年,没有所谓的青春期。
哺乳动物一般一出生就能自我照顾,最多也就需要几周时间,而人类的早产导致整个婴儿期完全依赖父母的呵护。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将人类这种状况与袋鼠相比较。袋鼠怀孕三周变生出小袋鼠,而未做好准备的小袋鼠便呆在育儿袋里。换句话说,育儿袋是第2个子宫。
与之不同的是,人类没有育儿袋,但替代品就是我们称之为“家”的地方。在家的生活阶段,人类获得所有基本的社会烙印。在家的这个环境下,依赖性是变强的。当遇到挑战的时候,孩子一般向父母寻求建议、支持和保护。
在孩子成年之前,这种依赖模式必须改变。许多原始社会的成人礼被看做孩子接受教育的一种仪式,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将青少年从依赖的幼儿变成独立自主的个体。
现代社会面对这种成长转型期却愈发困难,转型期被推迟到二十五甚至二十九岁。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或变为所谓的巨婴,或心理不能突破那个阈值变成神经官能症患者。
现在社会习惯通过一些刺激因素,希望唤起责任的思考并付诸行动,但往往也可能造成反效果,可能会造成总想逃避责任或寻求他人帮助。这会造成怨天尤人,如果环境好一点的话,如果家人关心多一点的话,如果社会压力少一点的话......
1914年以来,人们逐渐抛弃神话与宗教的一切,把洗澡水倒掉的同时也把孩子倒掉了。就是说原本神话宗教担任精神指引的功能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所以人更容易走向精神崩溃。
这是约瑟夫·坎贝尔关于西方世界心理现状的基本逻辑。
我们中国等远东国家信奉的神话不是人格化的神,而是自然法则。虽然我们也有人格化的神,但一般最高阶的不是人格化,而是所谓的“道”、“禅”等。所以我有时候在思考,基于人格化的神容易被替代,容易被“证伪”,所以不容易传承。而我们信奉的是自然法则,是不是我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承不断的国家的原因之一呢?
当然,我们社会发展到今天,巨婴、精神疾病问题也不少,这是不容回避的。只是在我们中国,心理问题一般是不看医生的,直到不可控制了才可能去寻求办法,通常这个时候可能就太晚了。但我也相信,物质的追求在一定程度后,我们会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一方面我们对于精神建设会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对精神问题也可以更加坦然正视。对,我的意思是未来20年左右,心理医生是个热门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