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父母、老师和长辈眼中的乖孩子:听话、懂事、算不上学霸但成绩也不算太差。欢乐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雎尔,因为她简直就是我读书到工作前十年那一段生活的写照:听从父母的安排,好好学习,永远不做离经叛道的事,只做循规蹈矩的事,连大学学习的专业都是父亲选的。
至今仍记得父母给我的一些条条框框:
1.读书时不需要做家务,只管读书;父母望女成凤的心在这一句话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到今天为止,我做家务特别是炒菜能力实在是不咋的,当然跟自己的个性也有关,我还真的不怎么喜欢做菜。
2.读书时不能谈恋爱,以学习为主,就是听从了父母的这个建议,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没有正式谈过恋爱,尽管心中有喜欢的人但也不敢表白,对喜欢自己的人也是一概拒绝,如今想来,如果人生可以从头再来一次,真想18岁就谈恋爱,其实谈恋爱就一定会影响学习成绩吗?如果会也不见得就是不好的影响吧?
3.如果可以,一辈子在一家单位工作,我的父亲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工人,老人家在这家企业干了40年才退休,享受他们那一代人“铁饭碗”幸福的同时也体味了40年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
父辈的观念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太大了,就是听从了父母的话,我一直是个乖孩子,永远遵从共性,不敢张扬、表达自己的个性,有时候想想我的前30年一直都是为父母而活,连结婚也是因为到了该结婚的年龄,那就找个人嫁了吧。
可是一个人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不懂得表达爱的人如何会谈恋爱呢?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其实本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但父母说你这时不能谈恋爱,于是把感情压抑着,等到20多岁工作几年后该谈恋爱时却不懂如何去爱一个人,于是难免要经历几次摸滚带爬才能知道爱情是什么?又该怎样去爱一个人?
如今自己早已过了而立之年,自己的孩子也十多岁了,即将进入青春期,我的孩子也是一个乖孩子,但以我现在的想法,还真不希望他是一个乖孩子,更希望他是一个遵从自己内心需要,敢于表达想法和敢于尝试不同事物的真实、自然有个性的人。
这几年看中国最火歌唱类选秀节目《中国好歌声》,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位港台老师:哈林和Eason,他们活得真实而自然,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想表达就表达,那种不需要顾及太多别人感受(当然也是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的洒脱,和该笑就笑,该舞就舞的本真,让人觉得很有趣。我觉得人就应该这样而活,这才是活得最自然最像人的状态。
说句实话,人生有时候还真TMD够累够枯燥无味的,我们为什么要顾及那么多而活呢?别人的看法真的那么重要吗?每个人来到世上,难道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吗?活出不一样的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和最有意义的事。
所以从今天开始,再也不想做一个乖孩子,一个好宝宝,只想为自己而活,做一个真实而又自然的人,想说什么就说,想做什么就去做,比如写小说实现自己的写作梦而不去想我是不是中文系毕业文字功底够不够好;比如说想喝酒就喝酒,偶尔放松一下真的有益身心健康;还比如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去想孩子没人照顾,老公会不会在意,一年365天有多少个日子我要顾及一个妻子和一个妈妈的责任,偶尔一次一个人去旅行,适当时做回完全独立的自己,难道就不正常吗?
从今天开始,再也不想做一个乖孩子,父辈的话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也对我的父母很感恩,至少他们把我养大,还想方设法让我入了大学门,也给了我一个安静快乐的成长环境,但说实话,总觉得这里面还是缺少一点什么,我想这缺少的就是一颗追求自由、做真实自我的心态吧!
幸运的是毕业后自己在经历过一些人生历练,也被社会大环境的熏陶磨练下今天的我已经醒悟,已经知道活出真实而自然的自己有多重要,才能有今天这些体会,也敢说出“再也不想做一个乖孩子”这样在部分人看来离经叛道的话,才知道其实发展个性对一个人的意义更大更深远。
但中国父母的很多观念都是压抑个性,尊重共性,这其实对一个人的发展限制太多,反而发挥不了一个人的潜能。比如工作这件事,以我父母的想法,人一辈子在一个单位里做就是最幸福的事,但如今这样信息变化万千的全球化时代,这样的观念还能说是一个适合时代发展的正确观念吗?我想不用我说,大家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从今天开始,我希望我的孩子不需要成为常人口中听话、懂事的乖孩子,而是一个有主见、独立和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孩子,不需要懂事太早,只做他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就好。永远记住在不违法,不影响和妨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快乐最重要,还有永远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