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童谣

清明的雨丝就像外婆纳鞋底的银线,斜斜地缝着天地。老井台边的艾草在雨中舒展叶片,露珠顺着叶脉滚落,在石板路上敲出细碎的鼓点。我蹲在屋檐下,看外婆踮着小脚从灶间端出馒头,白雾裹着麦香扑面而来,把她蓝布衫的衣角洇得更深。              —题记

吱呀作响的藤椅,轻声哼唱的童谣,树下一老一小的影子,都承载了外婆的温情。有了外婆,才有了完整的童年。

睡凉席

蒲扇的“噗噗”声划破了夏夜的空气,却怎么也吹不散那粘稠的热浪。外婆不停地摇着蒲扇,汗珠一粒粒从额头渗出。

那时我总爱光脚往床上爬,沾着泥巴的脚丫刚碰到凉席,就会被一双手轻轻握住。蓝布围裙带着皂角香擦过脚心,“小泥孩又想不洗脚就睡?”铝盆里的井水还浮着白天晒暖的余温,蒲扇在背后摇出的风带着草香味,把“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调子吹得忽近忽远。蚊帐角落的补丁被风鼓起,像片白帆飘在月光里,我盯着帐顶晃动的光斑,感觉后背被扇柄轻轻戳了戳:“白闹腾了,快睡吧,你娘明天还要早起下地”。

真正睡着总要闹腾两三回。先是嚷着后背痒,带着厚茧的手指就在后背挠来挠去。待那点痒意慢慢消失,蒲扇又开始摇动起来,扇面掠过鼻尖时,能嗅到竹篾经年累月沁入的汗味。最后总要突然坐起来说口渴,搪瓷缸里的茶咕咚几口,再喝总会被截住:“喝多了要尿床了”

听童谣

轻柔的月光,夹杂着一丝微风,洒向大地。虫鸣声声,不绝于耳。月光高悬于上,照亮小院的一砖一瓦。外婆静静的坐在院中,伴着藤椅缓缓摇晃,我趴在外婆身旁,耳边响起她轻柔的声音:“众星朗朗,不如月明苍苍……”短短几句,却令人刻骨铭心。月光下,小院中,那个天真的我,就躺在外婆的怀中缓缓地闭上眼睛,沉醉在那声声童谣里,沉溺于外婆的温柔乡。一个个饱含爱的童谣轻声哼唱,将我摇回外婆的怀中。

“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说,好宝宝,外婆给我一块糕。”我一直认为,这首童谣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表达形式,不同于单调的文字,也不同于轻哼的曲子,而是质朴的外表下拥有着丰富的内涵,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曾经的我从来不曾想过这童谣我什么时候就听不到了,我认为我会一直听下去。

摘槐花

清风拂过树梢,人间骄阳正好,阳光轻柔洒向树叶缝隙间,为这座乡间小院带来丝丝温暖。简朴的院中生长着一颗粗壮的槐树,一条条翠绿的枝叶肆意生长,尽情伸向远方。

透过那粗糙的树皮,方可窥见它的岁月。我站在树下,静静嗅着那一抹淡雅幽香。或许是看出我眼中的渴望,外婆当即拿来镰刀,绑在长长的竹竿上,不停地踮起脚尖,摞下一枝枝槐花。外婆拿来箩筐,我跟着外婆一起摘出白色的花骨朵,朵朵槐花芳香扑鼻,在空中摇曳着,将我轻轻摇回童年,沉浸在那幸福的时光里。

做棉衣

寒风呼啸,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气。屋中的炭泥炉烧的正旺,在冬日中多了一丝微弱的温暖。借着残阳,外婆皱着眉头,穿针引线,一件棉袄就差两个袖子,嘴里不停地叨叨着:“这小孩真淘神,天说冷就冷了”。外婆不停地引着线,爬满老茧的手在寒风中不停地抖动着。

昏暗的灯光下两个棉袄袖子,一团线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织就成一件蓝黑色的棉衣,在温暖的炉火中,熠熠生辉。一件温暖的棉衣,一股淡淡的柴火香,将我轻轻摇回那温暖的时光里。与外婆在一起的时光,宛如一汪清泉,缓缓流淌,轻轻将我送回外婆桥。

熬中药

永远难忘我与那段袅袅中药相处的日子。我八岁时不幸得了肝炎,母亲抓了几幅中药,外婆来为我熬中药调理,自那天,我家的小院里,就栖下了那袅袅中药香。

第二天,外婆就早起拿出我家那常年落灰的砂锅,她将各色药材一一放进锅里,用筷子慢慢搅拌,眼微眯着,仿佛在岁月里悠然着。我依着门框问:“姥姥,你都弄着些什么啊?”她稍抬头,缓缓启齿:“乖孩子,你去等着啊,我马上就把药熬好了。”

我悻悻地站在一旁,心却为之悸动了,还是忍不住探头望。乌黑的砂锅里,盛着一碗棕黑的液体,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阴翳的光。不一会,只见锅里青黑的液体顶开锅盖,沸腾着许多微笑着的水泡,并伴有水泡次第破裂的声响,那是水泡演绎生命的又一种方式。

正恍惚间听着,看见了外婆和她端着的药钵。她慈祥地笑着:“乖孩子,中药熬好了,快趁热喝吧,喝了咱就好了。”

我双手捧起外婆手里的药碗,一饮而尽。常言道中药苦,我却未觉,只发现喉中似乎蜿蜒着滚滚热流,一涌而入肚内,苦是不甚明显,倒是那苦后的回甘,让人欢喜。

袅袅中药香,这,是思念的味道吗?

“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嘻笑。”四月的风吹拂着脸颊,摇曳着百花,诠释着岁月的悠然,诉说着生命的繁华。在清明时节品味着甘甜芬芳,一曲童谣,化作精神上的养分、信念上的支柱、成长上的陪伴,在以后的每一个特别日子里,总会在不经意间时时回响,念念不忘。

外婆的童谣给了我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她的声音总是那么轻柔好听,她的手总是暖暖的。我想,那首没有名字的童谣,应该叫“外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5,928评论 6 52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7,032评论 3 41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3,382评论 0 37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1,580评论 1 3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0,558评论 6 40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18评论 1 3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2,261评论 3 43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328评论 0 28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7,858评论 1 3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9,843评论 3 35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1,954评论 1 3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5 3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3,251评论 3 34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677评论 0 25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834评论 1 27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0,558评论 3 38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7,033评论 2 3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淡粉色的窗帘,温柔的垂到地面上,静谧的房间悄无声响,一束阳光,在窗外徘徊,在我瘦弱的身子上,无声游走, “摇...
    李新聪阅读 632评论 0 2
  • 纳凉的孟夏夜 外婆的蒲扇肥阔 童谣悠然入耳 那时世界小 人皆良善 长辈取逗 都会示爱一块方糖 偶有忘携方糖的 亦能...
    昆南阅读 783评论 0 3
  • 此文刊登于2021年6月22日《吴江通》公众号 女儿是小学老师,有一天回家告诉我说,学校里有个活动,要找几个学生录...
    苏州的蔷薇花开阅读 1,824评论 16 25
  • “烟儿烟儿弯弯,弯到河那边,河那边有对鹅,笑死家婆,家婆捡个蛋,打到碗头牵丝线,打到锅头团团转…… ...
    昱君文化心理阅读 2,184评论 16 30
  • 外婆的童谣 文/愚牛侠 幼时在乡下,也不知为什么...
    愚牛侠阅读 77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