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学会情绪管理,做零吼叫父母
比起我们的父母一辈,我们这一代人有了更多觉察与反思的能力,也有更好的外部条件去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得以纠正传统上不正确的行为,我们的孩子才能变的比我们更好,小家庭和大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时代是进步的,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反思,也需要实践,改变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作为这个时代中一个微小个体,不经历走出舒适区的艰难和疼痛,被周围人甩在身后是迟早的事,这个功课,你自己要学习,也要教会孩子去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劳拉·马卡姆博士在《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这本书里推荐了一个三分钟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怒火中烧的我们。
❤️第一分钟:想想到底是什么想法让我们情绪波动起来?
这个找答案的过程其实本身就是在帮助你启动左脑,进行理性思维,控制右脑的冲动。这其实也是承认自己的情绪的过程,只有承认了自己的情绪,才能找办法处理它。
❤️第二分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学会在愤怒的时候强迫自己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思维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有三种转换思维的方式:1、有很多事情,即使真的这样,未来也不一定就很糟;2、另外,换到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3、想想发怒对孩子长期的影响,这样教会了孩子用愤怒和暴力来与人相处,得不偿失。
❤️第三分钟:帮助你的身体释放情绪。
如果你很愤怒,没有办法进行任何思考,这其实应该是第一步。一旦意识到自己开始发怒,立刻停止说话、闭上嘴巴,然后有可能的情况下让自己抽离当时的情景(可以是真正离开一下,也可以是在脑海里让自己断片一会儿),放下刚才的事情,先疏导自己的情绪,再解决问题,要记住,当你在负面情绪中时,你的所有判断都可能有误、你的所有方所以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放松的方法包括:深呼吸,打哈欠,抱枕头(吸气抱紧,呼气放松),按压法(按手掌或太阳穴)……
❇️让自己发泄的方法包括: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叫几声,跑一跑,打枕头……
记住这三分钟的方法,在生气时提醒自己:“三分钟!”
为什么我们道理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还是忍不住吼呢?因为我们不曾被温柔对待过,从小到大都是被吼大的。人一旦情绪失控,就最容易切换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应激反应。我们不喜欢曾经这样被对待,但不自觉地,面对孩子,我们也成了那个自己讨厌的父母。“让原生家庭的影响到我为止”。
正确做法:
❤️不威胁,指出孩子需要承担的结果
坚持说对的台词,并坚持让孩子承担结果
* 玩具玩好需要放回篮子里VS你怎么又把玩具弄的到处都是?
* 如果你弄坏了这个玩具,你就没玩具玩了,好可惜啊VS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得爱惜玩具,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
* 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做完。你可以选择自己做还是让妈妈帮助一起做?VS我数到三,你再不做,我就。。。。
“如果你把所有书都拿下来了,你需要把它们全部放回去”VS“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乱扔书,你怎么又乱扔啦!”
❤️给坏行为一个替换方案
如:“嗯,你想爬桌子啊,但桌子不是用来爬的,我会担心你摔下来。我们换一个安全的地方去爬和跳,你觉得哪里合适呢?”而不是,“又爬又爬,你这个孩子皮的不得了,赶紧下来!”
* 球不能扔,我们可以找一个其他的东西来扔,好不好啊?VS 球不准乱扔,又要打破玻璃啦!
* 墙上不能画画,妈妈这里有一张纸,我们可以在纸上画VS和你说过多少次,又把墙弄脏了!
❤️多说肯定,少说不
把所有我们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重新包装成正面描述的期许,例如:
“哦,好的,我们吃完饭,睡好午觉就能吃饼干了哦!”而不是,“不可以,吃饭时怎么可以吃饼干呢?”
* 我们在走道里要慢慢走路VS不许在走道里奔跑
* 公共场所,我们要轻轻地说话VS吵死了,不要大叫
* 妈妈听到了,你等我做完菜就过来帮你VS不要再哭了,妈妈也在忙没看到吗?
当孩子遵守了这个期许后,一定需要兑现诺言或者正面强化,“谢谢你等待,妈妈忙完过来了,你告诉我,需要怎么帮你?”
大招:妈妈还是爱你的,但是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
“希望我们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用愤怒的力量来遗憾”。
❤️从根本上养好自己的脾气:
️️⏺深挖自己生气的原因
一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比如表面上看是孩子屡次把玩具弄得满屋子都是这个现象让你生气了。
二是深层次的,你的大脑可能从满屋子的玩具立刻想到了“我已经这么累了怎么还得收拾这个烂摊子”(疲劳),甚至“从来没人帮我,永远只能我来收拾”(孤独)。
三是更加底层的一些原生家庭的记忆在潜意识里开始指挥你。“从小我说什么爸妈就老是忽略我,怎么现在当妈了,这孩子也忽略我三番五次重申的要求,怎么就没有人听我的!”(被轻视)。
⏺学会正面思考
1.看到一件事情好的一面。(击掌游戏)
2.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
3.把过去的事情放下来
⏺记心情日记
1.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我感到生气。
2.记录自己生气的过程。
3..梳理正面思考方式。
通过坚持这样的练习,有不少家长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爱发脾气的习惯,变得更加平和,这不仅对孩子未来的情商有重大影响,因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而且对整个家庭的和睦相处甚至你的事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宝宝不是永远只能接受快乐,赞赏这些正面情绪,她有责任知道因为自己哪些行为是很不好,需要对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所负责。
孩子总会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这其中分为“小过失”和“大错误”。小过失是指一些令人讨厌和愤怒的行为,比如捏蓝莓拿蜡笔乱画,大错误则是伤害自己或他人以及破坏规则的行为。小过失我们是可以淡然处之的,大错误则是必须对孩子做出反应,这也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愤怒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在愤怒的时候所做的行为。比如对孩子嘶吼,辱骂,甚至殴打,这些是我们需要控制的。
如果控制不住发了脾气,就真诚地和孩子说“对不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