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老一辈人很是关心孩子们的婚姻大事,或是为孩子们的幸福着想,希望看到他们家庭圆满,或是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总之,每代人的言语都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这些无关紧要。
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姥姥问我是否谈了女朋友,我微微一笑对姥姥说,还早呢,不急。老实讲,高考结束后那个暑假,就婚姻问题,我与母亲已经交换过意见,我直言不打算结婚,奉行不婚主义。母亲当然在言语上是不赞同的,但当时我们都没有在意,连我自己都觉得是随意一说。然而如今已经一年多了,内心淡定了不少,再回首,我还是会说同样的话,不仅如此,这样的想法反而更加坚定了。
我曾一度认为结婚、就业等一系列事情都是水到渠成,像上学一样,人生到了相应的阶段,自然就会做对应的事。后来知道,因为是外地户口,小学入学时找了校长,拿了钱才允许入学。原来,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争取,婚姻、就业,也都是如此罢了。上学的机会,是父母的努力与争取,而之后的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的争取,父母不能,也不应该帮我们铺好所有的路。
小学毕业那天下午跟在我身后问我是不是喜欢她的女孩,我们去了同一个初中,巧的是还分到了同一个班。是学业的紧张,也是我天生对情感的淡漠与迟钝,心理上与人的距离鸿沟难以磨灭,我从没有过谈情说爱的心思,所谓青春的懵懂与悸动,好像从来没有过。
宿舍里最先脱单的舍友甲,在一个学期过后也走向了分手的结局。那几日他不去上课,躲在床上,难过地偷偷流泪。后来他问我,你觉得是爱而不得更痛苦还是得而复失更痛苦?无论哪一种情况,我都没有经历过,我无法从人生阅历的角度表达任何感想。我只好从读过的书里寻找一点线索,我给他讲了陆游和唐婉、纳兰容若和卢氏、沈复和陈芸。爱而不得是一种遗憾,但得而复失可能就是长久的痛苦,且爱之愈深,痛之愈切。因为曾经卿卿我我的幸福,回到最开始的形单影只会显得更加孤寂难耐。
听舍友乙对班级内部男女关系头头是道地分析,感觉看似平静的班级内部已是暗潮涌动。在这个年龄段,对爱情的期待与渴望让不少人蠢蠢欲动,按耐不住的激情与心动或多或少地流于言表。
舍友丙每天晚上看美女主播跳舞。在台风过后一个停电的清晨,刚睁开惺忪睡眼,迷迷糊糊在床上躺着,听到他与主播正在通话,说着些温存的体己话。我曾问过他,自身条件不错,为什么不去找个女朋友。他无奈地表示,现在的人对感情不认真,一段珍贵的感情可遇不可求。因为在现实中情感得不到慰藉,他只好把注意力放到了虚幻的网络上。
母亲说,她们那个时代因为物资短缺,所有东西都很珍贵,若是不慎失手打破了一只碗,就免不了一顿“毒打”。而如今物质条件优渥,不好用的碗,不喜欢的碗,打碎了的碗,用腻了的碗,随时可以换掉。物质不像从前那样珍贵,也很少再有人想法子将碎掉的碗粘在一起了。
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爱情会让人失望?是爱情像物质一样逐渐变得廉价?以我的经验与见识,还不能洞悉此中缘由。但是我相信,真正的爱情永远珍贵,廉价的只是那些玩弄感情的人。而且我也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真爱永远存在,所谓不再相信爱情,只是不敢赌现在的人心罢了,而能否遇见真爱,就要看缘分与造化了。
作家周国平在《人生因孤独而丰盛》中写道:我们的本性最经常地被两个东西扰乱和扭曲,一是利益的争夺,二是流行的观念。庄子对此早有警示,称前者为“丧己于物”,称后者为“失性于俗”。
商品丰富、物质富足的今天,所有的事物像商品一样似乎都可以用金钱和利益来衡量,生活的富足并没有让人们的精神也富足,反而变得更加贪婪与困惑。在网络的放大和影响下,对利益和金钱的崇拜让人们做着千金豪门、霸总娇妻的黄粱美梦,人们沉浸在这虚假的温柔乡中,越来越不屑于现实中为生活奔波的男人,越来越不屑于现实中朴素无华的女人。若人们对对象的标准不断攀高,爱情在这个社会将寸步难行。同时,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思想给我们带来精神的自由,但也放纵了身心,消弥了敬畏。没有了约束,便更加放荡不羁。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事实上,忘恩负义也好,始乱终弃也罢,从古至今都屡见不鲜,并非当下社会所特有,也并非当下社会最为严重。我们有时总会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觉得曾经的才是美好的。实际上这和我们的认知偏好有关,一是负面偏好,二是记忆偏好。负面偏好是指人们更容易关注负面信息,记忆偏好是说消极事件的记忆比积极事件消失得更快。第一个偏好让你觉得当下社会恶人横行,第二个偏好让你觉得往昔是淳朴善良的天堂。“我们每个人都在勤勤恳恳地重蹈覆辙,履行着早已被履行过千遍的苦乐,当下的悲欢离合足以令人百感交集,但这早已有千万人在他们化为尸骨尘土之前都历历走过了。然而这一切重复毕竟对于现世的人来说是崭新的。”
“但年少时不明白: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线生机可以不落窠臼。毕竟人终究会互相彻底了解。而待彼此渐渐剥去妆容与外衣,各自皮囊之下的真相昭然若揭,便会知道这不是自己所要。伤害与被伤害,算计,抱怨,非要把一段感情折磨得气数将尽,方才知道大势已去。舍得或舍不得,挽留或不挽留,皆上演呼天抢地的闹剧。这样的故事,日日夜夜都在上演。”七堇年《澜本嫁衣》中的这段话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地伪装,在面对对方的时候要真诚而无所保留。建立在物质上的爱情不可靠,同样的,只建立在对方优点上的爱情也是不牢固的。不少人在结婚后发现对方好像变了一个人,感到失望至极,其实他(她)从来没有变,是你没有看完全,或者是对方的隐藏让你无法看到真实完整的他(她)。
你说,你不喜欢种花,因为你不愿看到它的凋谢;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的开始。不得不说,我的确有这样的心理,为了避免结束,为了避免麻烦,就避免了一切的开始,并煞有介事的念着:红颜白骨,粉黛骷髅,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爱情和婚姻是两个概念,在做出决定前,一定要三思。爱情可以只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可以只是少年的激情与浪漫,而婚姻却更多的是柴米油盐、耳鬓厮磨,是责任与担当,是家庭与生活。
爱情绚烂如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但它需要人的精心栽培、细心呵护,需要阳光,土壤,水源。如何能让爱情之花常开不败还需要养花人不断地探索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