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讲一讲朋友L的故事。
好友L,第一次创业,是十年前,她和老公,以及老公的弟弟一起,两兄弟一人凑了六万块,合计十二万,租了个城中村的小两房一厅,买了个比亚迪的F3,电脑都是自己各自用各自的,三个人,一个负责找客户,一个负责找货源,一个负责除销售采购外的其他的各项事情,注册公司后,就这样开始了创业。
他们的产品是LED, 十年前的市场竞争还不是那么激烈,L在google 上找了很多有价值的客户,老公两兄弟负责找到货源确认货物OK并安排出货,他们三人的合作也同铁三角一样稳固。
公司就这样慢慢地越做越好,在LED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回想当时的感受,L说:我那时每天就是对着电脑,在Google上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找不同国家的客户,最开心的事是客户又下单了;最担心的事是货不能按时交;最揪心的事是品质出问题客户要索赔......
但也是那一段时间,自己的进步特别大,因为是心无旁骛地在做一件事情,在开发客户这条路上一路往前行,当时也没想太多,就一心想着如何让客户把订单下过来,倒也是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经验来,不管是google等工具的运用,还是对客户心理变化的研究,她都了然于心。她把这些经验做成了一个PPT,成了公司后来扩张后用的第一份培训资料,也是用得最久,效果最好的培训资料。
在创业初期,我们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太多,我们唯有一直不停下脚步,一直一直往前走,但走着走着,会发现路越走越宽广。
公司发展很快,他们换了厂房,也请了不少员工,三个人都有自己的车了,兄弟两也都在深圳买了房。
故事到这里,一切都完美。
可随着公司的壮大,L夫妻与老公弟弟的经营理念的分歧越来越大,铁三角关系不复存在。
L老公作为兄长,考虑一番后,认为自己应该让着弟弟,于是先安排L离开公司,恰时她刚好怀孕。
孩子出生后,L不甘于在家带孩子当家庭主妇,但公司也是回不去了,于是自己又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
弟弟立马不淡定了,认为嫂子手上掌握了公司的全部客户,如果自立门户,定会对公司的业务有影响,便要求哥哥保证嫂子不会动用公司的客户群。
L并没有想与公司抢生意,因为那个公司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了她那几年所有的精力,她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此时正碰上了LED行业洗牌的时候,很大一批公司因为产品普通且经营不善倒闭了,倒是老公兄弟俩的公司因为及时调整产品线,专攻高端LED产品,中低端产品一律外发,做得也是风声水起。
L思考新公司的定位也是犯了愁,当时的行业坏境已经很残酷,要想在其中分一碗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时她想到了一个朋友HF,HF是她以前的供应商,做的是产品很冷门,她以前找他调过一次货,交情并不是很深。HF主要做国内市场,自主开发能力非常强,国外市场是空白。
她知道光靠她自己是不够的,她必须找一个能互补的合作伙伴,于是她主动联系了HF。
其实HF一直很关注她,也很欣赏她的业务开发能力,两人详细规划了合作的各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之后,与老公商量后,夫妻俩约着弟弟出来聊了一次,虽说L内心对于之前弟弟的一些言行不是很开心,但在老公的协调后,那次谈话也基本上把之前的心结打开了。
L又一次发挥了她雷厉风行的利索风格,新业务开发得很顺利,但她也知道世界变化太快,她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学习新的关于销售和marketing的知识,因为知道自己之前的那套系统已经不够用,她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和L有时见面时,她会说,其实创业这件事吧,看准了项目后,需要的就是一股冲劲儿,你有一个想法,要做一个决定,思前想后的,别人早就已经冲上山顶占了先机,哪还会留半点渣给你啊……
也是,没有先行者的闯劲,就不做创业者的事,创业不易,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空想家。
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