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好几个朋友在每日一省谈到“孩子游戏输了就情绪失控”这个问题,昨天有个朋友也向我咨询这个问题,我就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我把这个问题归属于跟孩子订规则方面,有人会说,不就是玩个游戏吗?人家手机里都有关于游戏如何去玩,孩儿都知道。我说的是关于玩游戏玩多久,玩输了如何正确对待,如果违犯了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为什么要订这些规则?因为有太多孩子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提前订这些规则,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孩子沉迷其中,过分追求手机带来的快乐;因玩输了游戏抱怨不停,有的还骂上了脏话,有的甚至发展到摔东西等。
如何订立这些规则呢?一定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收拾孩儿弄孩儿的基础上,起心动念要正向。
第一:先和爱人提前沟通,针对订规则的一些事项夫妻二人达成一致,不让孩子钻空子。
第二:找合适的时间开家庭会议,因为我们越正式孩子才会越重视。规则的制订、违犯规则承担的后果,都让孩子参与其中,孩子提的合理化建议一定采纳,让孩子感受到他不是必须被迫接受的。
第三:把会议通过的规则正式记录下来,让孩子说张贴到哪个地方。
以上步骤很多朋友都做得很好,关健是到执行的时候就推进不下去,原因在哪儿呢?
我们订的规则要明确,比如:每天玩游戏不能超过一个小时,玩输了游戏不可以通过骂人或摔东西发泄情绪,实在生气的话可以给家长讲一下输的经过,分析一下怎样可以避免。也可以通过运动像下蹲起,俯卧撑,跳绳缓解情绪。如果骂人或摔东西是要承担后果的:第二天剥夺10分钟的玩游戏时间(有的朋友往往会在孩子违犯规则之后添加孩子不喜欢的东西:比如给孩子加作业量。我个人感觉不如直接拿掉孩子喜欢的,不要在玩游戏的规则中掺和作业的事)。孩子需要很清楚地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则不能。越是面对不成熟的孩子,越要明确。
假如孩子在输了游戏之后又骂骂咧咧的,父母正确的方式是(王院长讲过):感同身受陪伴孩子、通过讲故事告诉孩子怎么做对自己有益、问孩子的感受。现在已经订了规则,最后告诉孩子他将承担后果,第二天玩游戏的时间减少了10分钟。因为这是我们早就订下的规则,孩子你必须遵守。
此时对家长的挑战就是,有的孩子可能会通过服软想求得家长不要那么较真,或者有的孩子会威胁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要接受孩子抗拒的事实,但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可是你的生气不会让你改变要承担的后果。家长一定正式地告诉孩子,这是我们共同订的规则,我们一定要执行。“温和而坚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是有爱又有原则。
有时候,我们的坚持看起来似乎与爱背道而驰,但是孩子确实需要体验被限制的感受,体验规则之上的自由。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也在和我们进行权利之争,也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心理上的博奕。不要奢求通过少数几次的坚持就可以养成好的习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你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效果如何。
当你有时感觉推进不下去,即将放弃规则时你一定要想想: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容忍失败、限制、规则等,以后走向社会将无法和别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无法胜任一份工作,而且他年龄越大会越任性。与其让孩子走向社会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不如我们现在边温暖边立规矩。
让我们自己先成为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敬畏父母的人,然后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这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