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春曦几更还,腊月犹是不觉寒。
最近两月,山草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在师父陈志山老师的引领下,围绕论文写作,省课题申报,前后进行了4次研讨。
天气虽寒,但是研讨的情谊浓,激情满,如沐春风般温暖。
研讨的形式很自由,氛围惬意,第一次是在竹里餐厅,第二次在曙光国际大酒店,最后的两次均是在师父的学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体育组办公室。
来自不同的区的老师齐聚一堂,远及浦口、六合,近则周边,工作年限长短不一,对于我这样工作年限尚短的老师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能在这样学习氛围浓厚,正能量满满的团队中,我倍感荣幸,幸运至极。
现对几次研讨谈谈自己几点思考与收获。
一.研讨的内容很实
第一次研讨针对的是论文写作,主要是总结类文章及案例的撰写方法。
没有高深的理论,师父的讲解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娓娓道来,通俗易懂,总是让人深受启发。
后三次的研讨,主要针对2019年准备申报的二个省级课题展开探讨。
这个部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于申报表的每个部分,深度思考,精心揣摩,逐字逐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精;理解不透的,请教大咖;分辨不清的,网络百度;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团队的力量无穷。
二.研讨的时间很长
四次线下研讨,每次研讨的时间基本都是8小时,研讨保质保量,结束后大家仍觉意犹未尽。
学,思,行的同时对于科研更加有信心,对于自己的职业也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新的规划。
其中让我颇有触动的是来自六合、江宁区,的老师,好多都已成家,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研讨,早上起的很早,学习结束已至傍晚,再乘地铁转公交,回到家已至深夜。这样的学习精神让人敬佩!凸显了山草精神,刚劲,不屈不饶。
三.研讨的点很新
师父是身份最独特的专家,同时也最接地气,来自于一线,扎根于一线,视野却又总能跳出一线。
任何一个点,他总能很快的列出框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是让我最敬佩的地方。
同时他也最懂我们的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讲解到何种程度,我们可以听的明白,理解透彻。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总会伴随跌宕起伏,不会那么的一帆风顺,我们努力了很久,或许它只会是一个过程,未必会有结果。但是我们坚信有想法就要让它落地生根,真正的践行。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