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是一本集道、儒、法、兵思想,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五体融一、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上一篇,也就是第一章,是写想成为一个天佐之才应该具备的素质,而第二章,是教导天子应该具备的能力。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释义】
品德高尚,可以让人心悦诚服;诚实可信,可以统一不同政见;以义当先,可以服众;才识杰出,可以分辨历史上的得失;贤明睿智,可以明析当下的事理,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俊”。
行为举止可以为楷模,聪明智慧可以解疑难,道德诚信可以守契约;廉洁公正可以理财务,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豪”。
克尽职守,无所废弛;恪守信义,无所变易;虽遭猜疑,仍能义无反顾;利字当头,仍能不见利忘义。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杰”。
《素书》于君王言
《素书》把统治者分为三个层次,这就是“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其中,“人之俊”以德、信、义、才、明的面孔昭示世人;“人之豪”以行、智、信、廉的形象为世人楷模;“人之杰”以守职、处义、见嫌、见利中的分寸为世人之标杆。
当然,世无完人,能打下天下的人不一定是圣人,所以不要以为这些统治者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素书》的意思,其实是叫统治者在他的子民面前保持这样的形象,才能稳固江山。黄石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知道人性有一种盲从性,大家都在说什么,就跟着人云亦云,不再质疑说的内容的真实性,大家都在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
君王可以略施伎俩把自己树立成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的形象,百姓一传十十传百,自然跟着拥戴。当然,不管是当一个“人之俊”,还是“人之豪”,乃至“人之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君王,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他们要做出牺牲,舍小利去换取稳固江山的大利益。什么是小利?比如我们电视剧里常看的,把自己心爱的公主远嫁边疆的匈奴王为妻,以稳固边疆的安宁;比如与朝中重臣的女眷结亲,从而利益相换权势在手被倚重。这便是君王之术,自古都说君王者皆无情,其实是利益相较下的一种取舍而已。
《素书》之于经商而言
以下划重点!考试要考
那么,《素书》第二章,只是给君王看的吗?其实不是。秦末动乱时,它是一本佐王之书,到了现今太平时代,却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它其实也是一本人际关系学,但凡能做到道、德、仁、义、礼五体合一,融会贯通,做什么事其实都是手到擒来的。
我今天要讲的便是,《素书》在商界中应用。
其实,自古政商在某种意义上是互通的。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经商下海的话,财富也是信手拈来,财源滚滚。因为他们都懂其中的奥妙。说白点,虽然在政坛和商界的受众不一样,但是,不管就事还是对人,本质上还是对人性的一种了然和俘获。
为官,品德高尚、诚实可信、深明大义、公正廉明、恪守信义、不见利忘义,会得到百姓拥戴,君王信任。
为商,同样也可以以此作为经商准则,只要把目光放远,站在受众体的角度去考虑出发点,自然也会盆满钵满。我本人也经商,感慨颇深,受益良多。
且不谈个人,毕竟是小众,人微言轻难以服众,这里列举几个名人故事,或许能让你更信服些。
列举啦
“人之俊”——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人之豪”——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尊为儒商鼻祖。在孔门十哲中以能言善辩闻名于世。同时,他精明强干,办事通达,善于经商,曾经在曹国、鲁国之间经商做生意,积累财富以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少有的商界奇才、致富能人。
据说,他曾自费乘着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颇有纵横家的风范。当年孔子东游时所费财资,也全部为子贡所出。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后世所传“端木遗风”,是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风气,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之杰”——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一个把政治当交易的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有白圭 ,第一个把经商当作学问的人。东周最早的经商理财理论的鼻祖。他曾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名相李悝还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白圭经商速战速决,不误时机。他把经商理论概括为四个字:智、勇、仁、强,并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和“知进知守”的理财思想为后人所看重和借鉴。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为“商祖”。宋景德四年(1007 年),真宗封其为“商圣”。
可以这样说,一个在政界看透人性、如鱼得水的人,一定有一个经商的头脑;而一个成功的商人,一定能跻身政坛论述一二。不论古往,且看今朝,人大政协里,多少知名企业家,他们或许从没读过《素书》,但是都深谙个中的处世哲学,举手投足间,尽是个中学问。
灵魂拷问
张良,读《素书》,悟佐君治国之道。
笔者,读《素书》,感慨从商经营之道。
而你,读《素书》,顿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