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着门窗,仍能听见楼下人声嘈杂的声音。那是小区里一些领着孩子的婆婆妈妈,在闲聊。
从来不参与她们。喜欢安静,不与人语。
安静的时候,听歌,看书,翻手机里的文章。
读得下去的文字,大抵是和自己精神上有触通有共鸣的那个人写的。不分男女,不分年龄,那只是形式而已。
周末借了两本雪小禅的随笔集,只是翻了几页,被我扔在了一边。下周还了,以后也不会再看了。
我以为是自己不太喜欢散文的缘故,想想也不是。同样是散文集,贾平凹,汪曾祺,余秋雨,丰子恺,林清玄,他们的文章,读了之后,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风景,美食,多多少少总能让人有所记忆。
而读雪小禅,只觉得文字妖娆曼妙,过后脑子里却空空如也。
譬如,“用文字腌制时间,煮字疗饥,过鲜衣怒马的生活,享受银碗里盛雪的闲情”,此类的语句。
美则美矣,但我实在不知道什么意思,读后也就没有什么感觉和印象。
或许就是因为文字太唯美,太华丽,太清新脱俗吧,缺少了一些人间烟火气。
乍一看,似乎还有张爱玲的风格,有刻意模仿的痕迹。张爱玲笔力老道,作品厚重,亦很大气,充满着人世的沧桑与凄凉。那样独特的透彻的大俗大雅的专属她自己的文字,别人怎可轻易模仿?
做自己就好。
年龄越大,越喜欢接地气的文字了。在我心里,人间至美是烟火,有烟火味的生活才叫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