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志之人长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岁末年尾, 好多人都会做计划、设目标,但,好多是激情冷却,热情也会消失殆尽。所谓自律,此刻就是一个被虚构了的美好幻想而已。或许,这些背后,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做成一件事,而是方法错了。
行为科学家B.J.Fogg提出了著名的福格行为模型B=MAT 即:行为=动机+能力+触发物。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做事,并产生行为,需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动机充分、能力足够、有行动力。而缺少任何一个条件,行为都不会发生。例如:
千万富翁见到1块钱不去捡,不是缺乏触发物和能力,而是缺乏动机。
心有余而力不足是能力不够的表现。
某天早晨闹钟没响,结果你没有按时起床,这是缺乏触发器。……
好多成人都喜欢立志、定目标、下任务,姑且不管是否能坚持下来。如果想让孩子主动完成任务,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而且还要给孩子提供他能接受的清晰动机,进一步奠定他自己迈出“想做”的一步。当然,有了行为动机,而孩子依然无法坚持去完成那件事情,那还是能力的问题,达不到就要调整目标,来匹配孩子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目标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用到他哪方面的能力。因为,他可能不是不能做到,只是不知道如何用力,毕竟孩子就是孩子的思维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无需刻意培养,坚持也无需刻意激励。在这里,动机,可以理解成做一件事的欲望,兴趣、好奇、有想做事的心都属于动机,而能力会让行动、行为操作变得简单易行。
心动之后必须行动,才不会让目标只是一个点,而执行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分析思维,才不会让能力不够强大。大人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再如此去教育孩子,相信成效自然也是有的。
所以,无需常立志,只要定好目标,就要一步步去落实修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