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怀孕7个月的时候我被诊断血压偏高,这于孕妇是很危险的,而老公的工作却是最繁忙的时候,于是我决定辞职回乡与公婆同住,以便有人照顾。
我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要说有巨大的反差那是假话,但很多城乡之间的差异让我有些突然转变不过来。
首先是消费观,我一回家感觉好多东西都很便宜,就多买了几件,尤其是衣服。但是一穿上就发现各种问题来了,如一件毛衣,穿两次后脱线,起球,缩水。穿几次就会面目全非。后来不得不重回原来的消费水准,而且只能通过网购。因为我们村乃至很大的城镇很难找到性价比高的衣服。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农村穷的原因,恰恰相反,单看我居住的这个村,有钱的居多数,很多工厂以及大小作坊,有的资产甚至上亿,但你如果遇到工厂的老板娘问她买的棉衣多少钱,答案却只有几十块。年纪越大这种消费观念体现的越甚。
前段时间与一玩伴讨论坐月子,有一个朋友坐月子请了一个月嫂,月薪8000,只负责管母子。我说其实她这样一点也不亏,当过母亲的人都知道生孩子身体是要打7折的,如果月子期间养好,会很快恢复元气,于晚年也少有病痛。但如果让我们村的那些有钱人请月嫂,她们是万万舍不得的。
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吧,虽然他们已经富裕了,但除了应对生意上的必然开销,于生活上却是节俭的。就像无数个劳苦大众一样,年轻时日复一日的辛劳,直到有一天身体提出抗议,才明白早期积累的财富是用自己的身体换来的。
其次是人情往来,在结婚以前我一直在上学,结婚后一直在城里工作,论乡间的人情往来我知之甚少,我们那里不过孩子满月,过12天,12天的时候男女方所有的亲戚都得到访,收到的鸡蛋礼金无数,都需一一记下,以备以后还人家。女方父母需为外孙准备猫头鞋,银饰,红包,各种婴儿用品。对待来访男方亲戚,需得记清辈份,热情招待,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人。更何况婚丧嫁娶礼仪更是繁多。
明明城市里各家门户离的那么近,却相见不识。而农村都有各自一片宽广的院子,最东头的人家却知最西头人家的新闻。我偶尔带孩子出去玩,离的老远我就能知道那两个阿姨在说什么,谁家的孩子没有谁家的好,谁家的媳妇欺负婆婆,谁家又有婚丧嫁娶,谁不懂礼貌不爱说话。
等到一见到我,先是帮我抱抱孩子夸夸他,然后就开始展现她们强烈的干涉欲,如,多让孩子穿点,衣服做的是不是有点紧,得让孩子多吃盐这样才有劲(1岁之前不能吃盐。)。以她们过来人的经验不断的教育你,甚至偶尔过路的路人也可以教育你一些知识,好像所有人都是你的长辈一样。烦不甚烦。
但是一旦你的家庭遇到问题,你的所有亲戚都会站出来帮你。如今年我弟妹以离婚为要挟要求买房,我的整个大家族的人出力的,帮忙调节的,出主意的都来了,甚至我的一位伯伯主动提出剩下的钱由他解决。这于很多人都是很难做到的。当然也有凉薄的,但热心的更多,这已足够。
其三环境。虽然现在很多乡村的土路都修上了公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很脏。道路似乎永远干不了,逢下雨雪泥泞不堪,我儿子在路上踩踩,我一抱刹那间变泥人。而我们所期待的农村空气好,现在在农村也很难实现了,雾霾天下的农村比城市可见度高不了多少。
农村的生活反而于我儿子有着无穷的乐趣,路上的泥泞可以踩踏着玩,沙土可以用小铁铲铲土玩,没事可以看羊、鸡、狗、鸭子、鹅。谁家有这些动物他比我还清楚。真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但我们却有共同点,我们都喜欢去地里。大概是都喜欢亲近有生机的植物吧,我会教儿子认玉米,小麦。还有各种蔬菜。他在地里能在地头玩小半天,一会碰碰茄子,一会碰碰豆角,甚至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土疙瘩他也玩的很欢。
其四 土地,《马向阳下乡记》里农民为了土地各种争执,无原则。这是真的。单从种地来说,都知道现在粮食便宜而且完全服从市场调节,现在种地实在是辛苦多收获小。但所有人仍然坚持在种,在他们看来这是根本。我家对面一家那位老人已经是银行行长了,女儿儿子的工作也都不错,但仍然每年坚持回来收玉米。
也有贪便宜占别人一点地的,老实点的就认这个亏了,不肯吃亏的就开始各种闹,闹的比较严重的还会告上法庭。我见过一位中年妇女,有人占了她的地,还堵着路不让她骑三轮车送货,把她气的跑我们家诉苦,那声音高昂的恨不得全世界都得知道她的委屈。
2017年1月,我们的新房装修完毕,我们全家人准备来城里过年。我其实很担心儿子会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
我跟儿子到市区的当晚,我儿子老是要出去,似乎有些想家。晚上也久久不肯入睡。可能觉得这不是他的床。
第二天很早就起床了,仍然是要出去,无奈的我跟老公带着他一起出去,老公需要上班到地方了就直接上班去了,儿子看着爸爸走了,就开始哭,要追爸爸。可能儿子觉得这么陌生的地方只有我跟他太孤单了。当天儿子无数次的要求出去,并且出去必须我抱着,他对城市仍然是惧怕的。可幸的是当晚入睡正常。
第三天,姑姑带着哥哥来了,本来仍要求出去玩的他不要求出去了。然而接下来他们一直在打架,没办法只能带着他们出去了,这次出去他开始兴奋的嘴里不停叨叨,到有些好玩的地方也愿意下来玩了。
就在第三天我儿子完全适应城市生活了。
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被选择的结果。但是我们一代代的人仍然努力往城里赶,它确实有很多吸引点,单从我儿子讲,可以在冬天的时候不用裹好几层,只着一件小毛衣就可以尽情玩耍。供玩乐的地方与选择更多,这也是目前他最大的志向。
而我,老公在这里,想做的工作在这里,想学的东西这里有更便利的,最主要的是格局,在农村我跟她们的话题无非是护肤品、购物、家庭关系。因为和她们谈历史、文学、理财,她们不懂。当然如果生活让我选择生活在农村,我愿意去享受在农村的乐趣。因为农村同样有属于它的魅力,而在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农村的优点与城市的优点相结合,希望那时的那里会成为一片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