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说世界上最高级的关心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心,我觉得这句话并不假。
在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因为生活我们有了交集。
早上去上班在路边小吃摊买了一杯豆浆,小吃摊的阿姨总是笑着说一句:“来了”,有时起得晚,来不及买早餐,但是阿姨也会叫住我说:“我都准备好了,你直接拿走吧。”
在我上班实习最不适应的时期,每天早上的那杯豆浆伴我度过了每一天,带给我新的一天依然要加油努力的动力。
虽然我们都是互不相识,但是遇到并给彼此一点关心,便是这个世界的温暖所在。
我坐公交车一般都会站着,因为晕车的缘故,站着比坐着要舒服。那天是大三的暑假放假回家,我拖着重重的行李坐公交去车站,上车后我找了一个好放行李且站着很平稳的地方站着。
过了几站,一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上车了,他手里拿着某医院的检查的片子。那个座位是老弱病残专用座,很高,他扶着把手,迈到一个高阶上,但是另一只脚上去更加吃力,一不小心就要支撑不住倒下的样子。我拖着行李,站到他的身边,扶了一把。他坐下后,笑着说了声谢谢。
我一直就没动过位置,心想反正我是终点站,老人下站的时候正好再帮他一把吧。看着他小小的且有些浑浊的眼睛,嘴角在不停的打颤,我心想他的家人为什么让老人自己来医院呢。
最后我们都是在终点站下车,我把他扶下了车,接着回车上拿了自己的皮箱,当我再下车时,他还在不远处,慢慢地走着,我也急匆匆地进了车站,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希望我们可以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施以援手,虽是过客,但最容易感动的恰恰是这素不相识的关心。
2.
很喜欢李诞的那句“人间不值得”,生活是一场艰难的修行,但也不值得你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回敬。
上段时间甘肃19岁女孩跳楼自杀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视频中那些“看客”们的一次次鼓动,还在现场直播,真的让人心寒。
女孩被自己的老师猥亵后心灵受创,试图讨公道却无果,最终想不开跳楼自杀。但围观的人们却尽是嘲笑和鼓动,最终她真的跳了下去。当一个生命坠落的那一刻,我体会到的是这个世界的冷漠,人心的冰冷。
她的遭遇会成为那些人茶余饭后的闲话,他们才是真正的凶手。女孩与其说是要自杀,不如说是求助,但是楼下的那些人却尽是无情,由无助到绝望,一次一次的万箭穿心,她选择了离开。
话语往往是伤害一个人最厉害的武器,对于一个对生没有希望的人,我们更应给予鼓励和关心。
人的生命很脆弱,脆弱的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他放弃生命的理由。相反,一个微笑或一句加油鼓励也会重新燃起一个人对生活的希望。
记得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广告中一个女生在微博上发了一句“手腕上动脉的位置在哪里,越具体越好。”得到的回复却是着实暖心,每一条回复都是暖心的鼓励,女孩最后的微笑证明这个世界还是有温度的。
公益广告里的正能量是要给予现实中的那些遭遇困难和处于人生低谷的人生的希望,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这样暖心的事发生在我们真实的世界里,愿人与人之间传递这份暖,来融化身边的冰冷。
3.
《刺猬的优雅》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是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上段时间看了《刺猬的优雅》这部电影,女主人公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生活让我们不停地换着面孔来面对不同的人,我们被这个社会磨平了棱角。我们躲在自己的安全区域,那里藏着众人从未知道的自己,而面对外界,我们又可以扮演另一个自己,我觉得这不是伪装,这也是自己。
每一个繁华的都市,隐匿着的孤独灵魂不计其数,生活中的波澜让我们彻夜不眠,终有一天变得平静了,却又会有一潭死水的气息弥漫着。每个人的内心不容易让外人显露,这是本能,更是自我保护。
那天在地铁站的末班车上,很幸运的遇上了主题列车,车厢里布置的很好看。便想着拍个视频发发朋友圈,炫耀一番,就当给自己一天辛苦工作的奖励了。
拿起手机环绕四周时,镜头里突然出现一抹微笑,我立刻放下手机,尴尬的笑了一下,当时这个车厢只有我们两个人,更凸显我内心的不安。我只能低着头玩手机,来缓解这尴尬的气氛。
当我再次抬头时,她依着座位睡着了,紧紧抓在手里的包,也渐渐开始往下滑落,我赶忙过去想提醒她,但也没来的及。
包里的东西洒落一地,我连忙帮她去捡,包里的一本名叫《刺猬的优雅》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是我最近也正在读的书,我笑着说:“我也在看这本书,很好看的。”
“这是一直想买的书,今天终于买了,但我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看,家里已经囤了好多没拆包装的书了,最近太忙了。”她脸上露出一丝失落和疲惫。
“没关系的,加油!”我不知为何蹦出了这么一句话,但是仿佛是和自己说的,给我们两个都加油打气,我们相视一笑。
我们都是在终点站下车,出了站口看着她的渐行渐远的身影,或许是循规蹈矩的日子过久了,我怎么也没想到每天遇到的过客,说的几句话竟成了我生活中的小惊喜,给我那么多感触。
想对生命里的遇到的每一个过客说,“你不知道,即使你的一句微不足道的话,对我来说也是充满希望的曙光,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愿你此生尽兴且赤诚善良,愿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