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开始学习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事情,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我们知道孔子政治思想已经开始有变化了,从恢复周礼,变成了恢复周礼推行仁政。但他在鲁国已经待不下去了,他又去到了卫国。在去到卫国之前,孔子是去陈过匡。但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由于阳虎经常对匡人施加暴力,所以孔子被囚禁在匡这个地方。在这里面孔子和颜回分开了,见到时,孔子见到颜回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回啊,我还以为你死了,颜回说。夫子还在,我怎么敢死?这里也可以看出颜回和孔子的师生感情很浓厚。但是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真的非常危险,孔子也可以说在生死边缘徘徊着。所以才会觉得分开了,那个人就可能已经死了。孔子觉得匡人是伤害不了自己的。因为周文王去世了,但是周礼还依然存在。这样的一件事,决定者也是天命。既然那个时候周礼都没有灭亡,那现在我们这些继承者也不会让周礼灭亡的。所以匡人不会怎么样我们。这时孔子已经把传播周礼当成自己的使命了,因此孔子觉得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天命是不会让他死去的。
如果你觉得孔子在卫国推行仁政和恢复礼乐制度很顺利的话,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有一次孔子在卫国时候,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请孔子到她的住处。孔子本是不想去的,但是最后也无法拒绝就去了。孔子去了之后回来后,子路十分生气。因为他觉得他的老师作为推行周礼的人,竟然做出了不合周礼的事情。觉得特别过分,而孔子因此也发了毒誓,说如果自己做了这种事,天厌之,天厌之。通过这一篇我们可以看出卫国的政治环境十分不好,可以说是礼崩越坏而且为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还干预朝政,这都是不合礼里的事情啊。卫灵公身为一国之君,还十分好色,好色还算了。他还是不好徳。我想孔子一定十分气愤。子路这时也很生气。我们也知道子路很早就拜孔子为师了了,子路应该是最了解孔子的人了。而子路对孔子生气的原因是他觉得孔子这个行为不合于礼法。虽然孔子行为上不合礼,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有尊礼的。虽然孔子并没有违礼。但孔子生气的点在于子路跟了自己那么多年,竟然也不理解自己。因为子路认为孔子外在不合礼,也猜测孔子内在不合礼,因此孔子才如此气愤,竟然发了毒誓。那就连孔子最亲近的弟子都不了解孔子,更何况他去的国家。那些大臣们,国君能理解他吗?孔子最后离开了卫国,因为卫国本身已经礼崩乐坏了。而且如果想要挽救这个国家需要一个明君,而且据我们所知卫灵公也并不是一个明君。我觉得孔子他会改变他的政策,因为孔子在鲁国实行失败之后,他已经猜到了在别的国家实行可能会更难,因为我们之前已经知道鲁国是礼乐制度保存最好的国家。所以孔子应该是会改变策略的
我们来看一看孔子自述,这时孔子应该是达到了五十而知天命。那天命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天命可能就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使命,他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我眼中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