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解题者」解决的第 11 个问题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Problem #11: 『「双标」就一定是件坏事情?』
大家好,我是最近更新频率有些低的肖璟。
我知道你们肯定在想我,因为我一连打了好多个喷嚏。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双标」。
网络上撕 X 时,我们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双标狗」。一般用来指代用「双重标准」来评价不同对象的人。比如一边支持吴亦凡 YP 有理,一边骂 Tailor Swift 是公交。
当然,「双标」不是网上的特有现象,我们工作中、生活中比比皆是。只不过,每次我们提到它,总是充满着负面的态度。今天我想稍微为它正正名。
「双标」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情。
「双标」其实和唯物辩证法推崇的理念很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评价标准之所以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因为不同评价对象的属性本身就千差万别。这种属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职责、条件、回报,即责、权、利。
职责不一样,强求「统一标准」其实很不负责。
品酒师不一定要懂得酿酒,美食家不一定要懂得下厨。
我们在吐槽「男足不给力」时,往往会有反对的声音:「你行你上,no can no bb。」这种反驳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的工作职责不是踢球。但我是个观众,我可以看到赛事结果,我可以以事实为基础作判断。
工作上也一样,常会有下属吐槽老板:「也不知道他有啥资格管我骂我,这事如果是他来做肯定没我做得好。」术业有专攻,老板的强项和职责是管理企业的运行,而不是打磨某个垂直领域的技能,如是而已。
忽视职责的不同而拒绝「双标」,往往只是想逃避自己的 KPI,只是要求别人别苛责自己而已。是为「不负责」。
条件不一样,强求「统一标准」其实很不现实。
条件指的往往是你可以动用的资源,除了外部资源,当然也包括你的身体机能、颜值等内部资源。这往往会左右你实现某个目标的难易程度,因为这些资源决定了你的起点和产出效率。
孔子的「因材施教」,自是因为每个人起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
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男女平等」。可能有些读者看过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洪兰教授的 TedX 演讲「脑科学揭露女性思考的秘密」(没看过的可以看看文末)。
洪兰教授提了男女大脑(统计上)的几个不同。
比如男生制造血清素的速度比女生快52%,而血清素有助于抵抗焦虑、抑郁,所以男生女生吵架之后,女生还气得半死,男生却已经睡着了。
再比如女生大脑的 V4 区域(负责处理颜色和地标)往往比男生发达,所以你向一个女生问路得到的答案一般是「看到 7-11 就右转,看到红色的房子右转就到了」;而男生大脑的 V5 区域(处理距离和方位),所以他们跟你指路往往是「沿着中山路走 5 公里再右转 300 米就到了」。
且不论大脑的差距,体力上亦是男女有别。虽然通过锻炼女生也可以有不输男生的体力,但女生们也犯不着为了坚持「统一标准」、「男女平等」而不让男朋友帮你提包包。
所以所谓的「男女平等」理应建立在「双标」之上——男生女生各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忽视条件的不同而拒绝「双标」,其本质是拒绝承认个体差异性。是为「不现实」。
回报不一样,强求「统一标准」其实很不公平。
回报即报酬。一分钱一分货,你不会强求一个 1000 块的手机有 iPhone X 的质量。
忽视回报的不同而拒绝「双标」,往往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为「不公平」。
当然,也有些「双标」确实是不能被接受的。
职责、条件、回报都大体相等下,你却依然区别对待,这种「双标」是所谓的「消极双标」,确实也是应该被摒弃的。
工作上,同一岗位同样职责同样权力同样回报,责权利一一匹配。
作为老板当然有理由要求不同的人履行同样的职责、保持一致的产出水平。换个立场,如果你和你的同事完成了同样工作,你自然有理由要求你的老板不「双标」——要求一致的薪酬回报和资源。
情感上的「消极双标」可能更常见。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和 ex 一般还会保持联系——毕竟知根知底又彼此信任,作为朋友互相帮个忙也是正常的。
有一次恰好有个事情找我的前任 C 小姐帮忙,却发现我被她从微信删掉了。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于是给她打了个电话约她吃饭聊。她也爽快地答应了。
见面后我问了下她为啥把我的微信删掉了,她说:「男朋友让做的。」我笑了笑:「是你先提出让他删掉他 ex 的微信的吧。」她尴尬地笑了笑:「对呀,这样才不会双标嘛。」
「那他的 ex 电话约他出来吃饭你 OK 吗?」
「当然不 OK 啦!」
「咦?难道坐在我对面的是我的幻觉…」
「哎呀我不一样啦!我自控力强!」
说完后她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消极双标」出现的原因无外乎两种:极端功利主义(extreme utilitarianism)和刻板印象(stereotype)。
所以我们常说,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双重标准,有的只有一种标准——以自己的利益和偏好为标准。
要避免「消极双标」也不难,做到两点足矣:
一是拒绝刻板印象,所有的价值判断都需要以事实判断为支撑。比如在评价下属近期工作时,不要受限于你自己对其偏好程度。而应该以其业绩数据为基础,不偏不倚。
二是尽量换位思考,看看彼此立场互换后你的评价会不会改变。比如上面 C 小姐的例子。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前文提到的 洪兰教授的 TedX 演讲链接:https://v.qq.com/x/page/o0167lrcxpd.html
| 课后互动 |
你有遇到什么被「消极双标」对待的经历吗?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参考资料/推荐阅读
[1] 洪兰, <脑科学揭露女性思考的秘密>, 2016
[2] 肖璟, <如何靠"臭不要脸"和"自黑"来扭转刻板印象?>, 2017
[3] 肖璟, <越亲密越伤害?如何避免和亲密的人的冲突?>,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