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说,没有希望,没有期待,没有渴望,就不会有失望。
而我亲自体验到的失望,都源于心底完美的预设。
文学于我而言,是生命的再造。
我的第一份工作,进了一家杂志社。
做的是校对稿子的工作。每天对着文稿,逐字逐句校对,标点符号都要核对。
在家乡,我这是进了高级工作圈。
对于父母而言,这是一份让他们扬眉吐气的职业。每次遇到不平事,父母会说:“我让我女儿写文章曝光你,我女儿是作家,是记者。”
我个人体验到这份职业的特权,是坐火车补卧铺的时候,杂志社的工作证会让列车长想办法安排卧铺。(90年代初期,社会普遍对知识分子还是有一份尊重的。)
那时候傻乎乎有使不完的劲,每天最早一个到单位,烧好开水灌满一个个暖水瓶,老编辑们(都是凭作品坐上这个位置的)的茶缸子清洗干净待用,下班也是打扫完所有的卫生才离开。
怀着满腔的热情工作,晚上回到单身宿舍就埋头写自己的文字。每天有看不完的书,有无限量的稿纸,有关上门就不被打扰的空间,这不就是我曾经最渴望的生活嘛!
每天都喜笑颜开……
2
对于单位的作家前辈,我从内心充满了崇敬,直觉得他们一个个都是神人。
直到当年元旦,单位发福利,每人一箱梨。有两个老编辑发现自己箱子里的梨坏了几个,要求调换未果……最初的争执我没留意,到他们互相指责骂架时,场面已火爆不可逆转。那些粗俗的污秽的语言从我敬如神人的编辑作家嘴里喷出来……我清晰地听到自己心中的神殿,轰然坍塌,碎片满地……
那一刻打碎的,是我对文学神圣美好的认知,我哭着跑回宿舍,整个人都在发抖,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些人。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失望,在我单纯的非黑即白的精神世界。
对,我是如此失望,我心中视若神人的作家们,为几个梨,就骂出山野村夫的污言秽语……
我是如此失望,他们居然也配作家这样的称谓……
元旦假期那几天,我跑去海南,见了一些作家朋友,其时海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大家津津乐道各种如火如荼的财富神话,作家们一边谄媚暴发户老板拉广告赞助,一边编排老板们低智粗俗。这让我对纯文学的梦想更是心灰意冷。当时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念头:与其讨好老板,不如自己做老板。与其伸手找别人要钱赞助,不如自己做个有钱人。
世界那么广,我想去闯闯,谈好工作单位,回杂志社果断地办了辞职手续。
年轻就是好,没有太多世俗的权衡取舍,说放弃就果断地放弃。
3
生活就像荡秋千,人被抛来抛去的时候,如何能淡定从容,需要历练。
从对人事物的完美苛求,到接受每个人都不完美,是一次次经历失望后又重建的过程。
我不再执着于四海八荒寻遍,只求遇见一个完全如自己所想的人。而是学习,在生活的荒芜废墟中发现微小的美好。
我相信,迟早有一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是不早不晚恰好的安排,而我,无论什么境地,都可以守着心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