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不断地有一些牛逼的商家推出了厉害的“商业模式”,用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招式,迅速地占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等我们这些商家反应过来,他们又换了“商业模式”。
这些神秘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秘密呢?在《从0到估值1000万——创业者的五项修炼》这本书中,刘主编给我们揭秘了“商业模式”的两个要素。
第一,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赚钱
有的人赚小钱,有的人赚大钱,有的人赚快钱,有的人赚慢钱,有的人赚第三方的钱,不同的形态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
比如,满大街忽然出现的共享单车,骑一次才0.5元或1元。车子日晒雨淋,使用者粗暴使用,对于个人来说,这样高成本高损耗的投资是想不明白的,这和做公益有什么区别?
可是,资本市场许多投资人却竞相追投这一类的项目,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不是赚用户使用的钱,而是用户缴纳的押金。
想不到吧?如果有100万用户,按200元一人的押金来算,就是两个亿。所以,对于会理财的人来说,这两个亿钱躺在那里都能生出钱来。
所以,商业模式就是为了让企业赚钱,不一定一开始就要赚钱,甚至不是在交易环节赚钱。不同的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多久开始赚钱,赚哪部分的钱?
创业企业在描述自己商业模式的时候,有两种表述,一种是盈利能力,就是每个月赚多少钱。一种是预期盈利能力,用目前交易的数据、用户增长的数据来证明企业正在按照预定的目标前行,这种预期也构成合理的商业模式。
第二,商业模式的意义是克服不确定性
市场是多变的,需求也是多变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规律可循。商业模式的有效性正是在于,它一定是稳定、可持续、可重复的。所以,一定是克服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能够解决痛点,才可以算是商业模式。
比如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只要出国、晋升、工作还需要用到英语,新东方就能够持续靠英语赚到钱。因为培训解决了这部分人的痛点,他们愿意为此付费。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企业所用到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这两点要素?有许多模式前期也是不赚钱的,但后期什么时候赚钱,老板也不知道。只知道要引流,可是引流之后如何变现呢?好像完全没想过。
我家附近有一家蛋糕店,过年时做了一个活动,99元,可以领一年的价值3元的牛角面包。需要每天去到店里凭卡领一个。365*3=1095元,这么优惠的力度,当然引来了一大批的消费者办卡。
对于商家来说,他用这个活动吸引客户到店,是希望他进店消费的。但是,据我观察,几乎没人消费,都是领完了面包转身就走了。有一段时间,店家的牛角包供应不上,换了其它的小面点,还引来了不少不满的声音。
可以说,这个活动对商家来说,是失败的。这个营销方案就是“商业模式”的一个小缩影,作为企业,无论任何模式,都是要围绕“赚钱”和“稳定持续”这两个要素去思考,否则,就是伪“商业模式”。不以变现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除了牢记以上这两个要素,在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PDCA的循环,来反复验证和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P是计划,D是执行,C是检查,A是纠正。当这四点不断循环时,非常容易找出问题,能够帮助我们不断优化,找到最适合企业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