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再尝一口,秋天的酒。让我再次回归,写下那些文字的心。
——题记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年少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但是也很想成为一名作家,喜欢写作,甚至包含着一种信仰。初高中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写了好几大本,字数加起来有十几万字。
其中最珍视的是初中的一本随笔集,当时可真是完全cos了一名作家的身份,是以“文集”的方式呈现的,不仅有书名、目录、序言、后记,甚至还有文章点评!实在是可爱的紧,所以我一直带着这本文集跟着我漂洋过海经过每一段旅程。
(一)打开文集,翻开记忆,阅读流年
如今翻开这本文集,让我有两点最大的感触:
一是既熟悉又陌生。曾经的那个少年,澄澈而又自信,感性却又坚定,也许这就是所谓少年心。但又有一如既往的温馨与熟悉,文字中时常夹杂的东北口语表达方式尤为的质朴与清冽。在历史的“文献”中解码自己,方知道今日的我原来在很多年前就已有了烙印,真是“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
二是尤为惊叹。我讶异于当时自己的丰富程度,思维的触角竟然涉及方方面面,比记忆中的自己立体的多。并且颇具才情,现在写文章要查查资料配配图,可当年没有互联网条件,一切全靠思维意识来推,却也文思如泉涌,创作欲井喷。想想今日的写作越来越工具化、流水线化,个人写作要玩“套路”,甚至还有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写作班子,可到头来还不是如当年那颗最真挚的内心来的感人,真是“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二)年少是一道光,如此美妙
感谢永远有歌,把心境道破,也感谢曾经自己留下那么多的创作痕迹,让我可以再一次的回到那个美丽时光里,找自己。那时的写作不造作、不功利又热情满满,是不为谁而作的歌,也没有任何的竞争,那是自我世界里的一场欢愉与不假外力的自我实现,很粗糙,也很快乐,好像东北的晴空一样。可如今的写作却觉得变假了,摸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话语,也变傻了,纠结于物欲拉扯、世俗成功却丧失了那颗少年心。
年少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指引我们想要的未来,反衬出当下的啥也不像。失去了年少时的真挚,年少时的天真,年少时肆无忌惮的玩笑,可即使换了几番模样,几番文风,几番心境,年少时的自己却还发着光。
在文字里最怀念的是年少时的执着、清晰与创造力。成人后的时光有时不停奔跑奋勇向前,有时又失落失望失去所有方向,总是在灰暗的情绪泥潭里打转。时间向前走,年少不再有,我只求衰老而不衰朽,只求在憔悴损的生命深处,还有能闪耀着往昔的芳华。
(三)让文字,留住芳华
刚好今日听到韩红版本的《绒花》,前面那一段独白深深的将我打动,这也是我翻阅过往的文集,摩挲过往的思绪时的由衷感触: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言的失落。原谅我不想让自己看到老去的样子,就让文字,留住我芬芳的年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