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学而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①慎终: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远:祭祀祖先要致其敬。
②民德:民心,民风。厚:朴实,淳厚。
曾子说:“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②抑与之:抑,反语词。与之:(别人)自愿给他。
③其诸:表示不太肯定的语助词,或者、大概。
子禽问子贡说:“先生(指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到了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国君们要他过问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他要求的方式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方式吧。”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①其: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行为。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②和:调和、和谐、协调。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处理得恰当、适中为可贵。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①复:实践,履行。
②远:使远离,避免。
③因:依靠。
④可宗:可靠。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意思是: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更加细腻。
②其:大概。
③来者:未来的事,这里借喻为未知的事。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切磋、琢磨,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①患:忧虑、怕。
②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