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前,先交代一下写作背景。笔者工作生活的地方是一欠发达农业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不足10万,城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骑自行车优哉游哉用不了一个小时可达。笔者夫妻二人一为教师,一为公务员,在这种工商业不发达的县城,收入属于中等偏上,贵在稳定。
2007年,我参加工作已整整八年。在辗转租住遍及县城的东南西北中后,孩子都会到处跑了,可我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住所。在那之前,还是盛行单位自建房的时代,整个县城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只有两个,且规模都不算大,几个正在建设中的小区还没有开盘出价。我和老公单位都没有自建计划,我们只好不时到几家售楼处打探,希望能赶在第一批开盘买上新房。那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偶遇一老同学。他得知我们一直在租房住,就提供了一个信息,说他一同事的单位房想出售,五楼,价格每平1000,储藏室免费送。现在听来简直就是白菜价,但在当时我们却很是踌躇。因为手头现金不足,本来打算交首办房贷的,如果考虑二手房,就必需付全款,且不能用房贷。虽然我们工作已近十年,全部的积蓄却还不到7万元,我们算了一下,只添置必需的几件家具,达到能居家过日子的标准,还有8万元的缺口。而在那时,向亲朋好友借钱还是以千元计的,能借一万元的都是大面子。我们盘算合计再三,把能伸手、张口的对象列了一个名单,然后硬着头皮一一拜访、致电,还好,8万元的缺口总算有了着落。但是因为有些纳入计划的借款迟迟不能到位,从操持这件事到最后拿到钥匙,等了将近半年。
房子是简装房,但面积够大,设计合理,清理了几遍卫生,置办了简单的厨卫家具后就入住了。搬家那天,老公找了几个同事帮忙,一辆轻卡就把全部家当搬过来了。结婚时置办的家具因为频频搬家,都快要散架了。若非手头太拮据,真不值得费老劲往楼上搬。正因为这次经历,我才真正明白了“破家值万贯”的道理:东西虽不值钱了,但功用不打折,如果置办新用品却要增加不小的开支。心头虽老大的不爽快,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银子,也只能“敝帚自珍”了。
老公在同事的帮助下,将大件的家具搬上楼,就匆匆跑回学校上晚自习去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我可以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家”的地方收拾停当。老公回来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我还没吃晚饭。烧了热水,泡了一包方便面充饥,胡乱冲了个澡就带一身疲惫睡下了。没有半点欣喜,平淡得连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毕竟在此之前,房子是我们那么梦寐以求的东西,就这么说有就有了,是很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但我确实没有半点欣喜,有的只是疲惫与压力,因为8万元的外债不是个小数目。顺便交代一下,那天正是我33岁生日。
搬家时,我们把孩子送回了奶奶家,收拾利落后,才将她接回来。把她带进新家的那一刻,我告诉孩子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为了强调,我把“自己的”三个字说得很重,但孩子并不领情,大哭着要回我们租住的那个“家”。此后,每次带她经过以前租住的地方,她都吵吵着回家。大概住了将近一年后,女儿才真正认同了这个家,并将以前的住所淡忘。而我也开始从内心深处将这个地方称作“家”: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承载着女儿的成长、承载着我们后半生岁月的地方。当时就想,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了,此生于愿已足了。
也正是从2007年的那个夏天开始,我们这个亘古的农业大县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买下房子2个月后,曾多次前往咨询的楼盘终于开盘了,均价1400元,不到一年涨到了2000元,两年后实现了翻番。我们暗自庆幸在房价大涨前下了手,否则这两年时间里我们夫妻二人全部的收入不吃不喝也抵不了房价的上涨。此时的我们,除了惊讶于房价的大幅上涨,就只剩额首相庆了,因为我发现我们这种“三等人”(等工资、等下班、等退休)的收入增幅永远追不上房价的涨幅。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渐渐长大,我们也从当初的青年步入了名副其实的中年。按我的理解,所谓“中年”,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生理年龄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二是指一个人步入了工作、家庭、收入等各方面相对稳定的时期。从2008年,我们的收入步入快速增长时期,这让当初为了买房而背上的“巨债”不再显得那么沉重。因为赶在房价大涨前买了房子,工资收入又呈上涨趋势,以后的日子就从容了许多。相继把家具家电更换后,又买了车,节日假期还可以外出旅游,日子久了,手里居然积下几十万的存款。
2016冬天,我的身体开始状况不断,上下楼膝盖疼的厉害,其他种种不适时有发生,每天爬五层高的楼梯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当初准备在这个小区买房时,还有一处三楼可选,但价格要贵出两万元,因实在无处筹措,我们直接不予考虑。现在很后悔当初的决定,为什么不努力再多借两万呢(已完全忘了当初跟人借钱时的种种开不了口)。
而这年底,房价正式突破4000大关。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进一步激发了刚需和炒作。农村有实力的已有相当一部分进城买了房,尚不具备实力的也正在积蓄力量跃跃欲试;已经有一套的打算改善住房条件,没有房子的刚需更是时不我待;有钱人试图通过购买房产保值,也有的企图在这一轮上涨中囤房大赚一笔。毕竟在过去的10年里,房产是最稳赚不赔的投资方式。形形色色、各种心态的人加入了买房大潮,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上涨,在你犹豫不决时,房价又上调了,终于下定决心出手了,置业顾问告诉你已经没有房源了,直让无数人追悔莫及、欲哭无泪。房价骇人听闻、打着滚地往上窜,进一步加剧了恐慌情绪,楼市抢购大战再一次上演。这时,我们也动了买二套的心思,在一个看中的楼盘一期开盘时下了手,每平米5000元。代价是用将近10年的积蓄交了首付后,每月还要承担近3000元的月供,这还不算收房后的装修等投入。
第一次买房,几乎是孤注一掷,到现在我还在为当初的苦日子耿耿于怀。所以,这次我们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太影响正常的生活,为了一套房子再让自己过节衣缩食的日子,怎么想都觉得不值。
办完贷款手续后,就等着一年后交房了。老公说,万一房价下跌了怎么办?最后我们的一致意见是:我们是改善性住房,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刚需,房价跌与不跌跟咱们没关系。然而,5个月后的国庆节,陪着自己的亲戚看房,同一小区、同一楼层的房子涨到了7000元,已经不是疯狂可以形容了。按售楼处的说法,房价上涨的逻辑,一是我们这座小城的环境、配套越来越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定居;二是棚改旧改政策落实到位,每年都有大批的拆迁任务,所以“你懂的”。不用卖楼的说,大家也明白,因为大批的拆迁户拿着大把的拆迁款正狂奔而来。
我们再次算了一笔账,如果当初不下手,可能这辈子我也不再考虑这件事了,因为我的收入涨幅和房价涨幅已极不匹配了,“不买房保小康,买了房吃菜糠”,就是这么现实。
我在本县一经济部门工作,对本县的经济状况还是了解的,虽说近10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支撑不了本地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经过认真思考,我终于“聪明”地发现了工资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工资上涨与房价的上涨基本是同步的,只是后者涨幅越来越波澜壮阔,前者却显得过于低调平庸。于是一次词语有眼前频闪:土地财政!我们工作20年的工资收入远抵不上一套房子带来的收益!多么简单的逻辑,多么生动有力的诠释!此后,我又听业内人士说,我们这个小县城房价破万指日可待,这一点我信,因为拆迁还没有结束,农民向城区的大规模转移还没有结束,地方政府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原动力还有增无减。至于以后会怎样,已不在我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了,也许只有老天知道。
我跟老公说,我们以后再也不考虑买房的事了,再也不!老公说,人免不了随波逐流,还是等这套房子的贷款还清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