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和感悟:
一,“虚假接纳”:你表面上是接纳了,但那是假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比如架不住孩子哭给孩子买玩具。
我偶尔也会架不住孩子哭闹或软磨硬泡给孩子买东西,不买愧疚,买了后悔,心里不情愿。原来这个叫“虚假接纳”。
虚假接纳是最损害亲子关系的一种养育方式。
▌第一,虚假接纳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因为他不知道你的界限到底是什么,所以他会一直试探你的底线,而且这个试探行为会越来越升级,直到你妥协为止。
做父母的一定要承认自己是有限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
我们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是我们要做有原则的人。接纳就是接纳,不接纳就是不接纳。
原来,我的无原则无界限行为让孩子不明白我的底线,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才会不断的找事儿。
▌第二,虚假接纳会让孩子没办法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
你以为满足了孩子,实际上你根本没有看到孩子的需要是什么,所以他才会不停地找事。
▌第三,虚假接纳会让孩子焦虑不安。
他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不会跟他算总账,所以哪怕你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心里也是很恐惧的。
▌第四,虚假接纳会让孩子陷入矛盾当中,进退两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看着儿子百变多样的情绪,其实完全是大人传染的呀。都想替儿子问自己“你有时候同意,有时候不同意,你到底是要怎样啊?”
二,虚假不接纳,就是明明你是接纳的,可是你假装不接纳。
比如孩子考试考了98分,父母的敲打。
为人父母,切记一个原则,那就是你不需要有多完美,但是你一定要真实。真实才是最好的关系,真实才是最大的疗愈。
发现自己更多时候在追求完美,企图做一个“完美妈妈”,不能接受自己犯错,却也在不停地犯错,原来,自己在儿子眼里不够真实呀~
三,影响我们接纳线的三个因素,分别是,自我,环境和他人。
第一个是自我 不同的人,接纳线是不一样的。比如让孩子看电视。
第二个是环境 环境不一样,接纳度就会不一样。比如火车,爷爷奶奶家。
第三个因素就是他人(孩子) 比如三岁的孩子和十三岁的孩子,女儿和儿子。
本次课程作业:
回去观察下,你在生活中是否会经常虚假接纳或者虚假不接纳呢?
蒽,我经常“虚假接纳”,比如儿子只要一提到看电视,买东西,我心里大多数时不愿意,可是还是会让他看,给他买,在我们规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好像有时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