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如何找到内部动机并让自己全力以赴?
大家基本都认同这点:内部动机—>找到方向—>全力投入—>专注不分心—>取得成绩—>更好的自己。
三十而立的“立”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价值观逐步明确,或者说你内心的算法不断地澄清和稳定。
找到内部动机就可以全力以赴,本身就是错误的期待,那是因为不具备基本认知而导致的小我逃避现状的期待。
1、在没有找到自己所爱的事情之前,要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2、必须弄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上,探索和尝试期,最重要要考虑试错结果,即:我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自己的特点,是否可以持续投入?3、重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而不是让行动乱动!思考不努力,行动就必然掉入低水平的勤奋,恶性循环就会出现!
我在年前年后一段时间里就陷入了焦虑“恨嫁”状态,我觉得得在宝贵时间里找到价值增长点,然后深挖下去,慢慢积累自己的一份事业。注重价值是高效的对的,但这个逻辑始终存在一定的假设偏颇,正如没有房子就可以懒散邋遢嘛,没有对象就不收拾变美了嘛,暂时找不到价值点就可以逃避现状嘛……正如老大所讲,把手头的事情做好,认真思考复盘去作出行动,不慌乱不乱动,努力让过去变成财富积累。
3.26 停!不懂学习方法就会让自己瞎折腾!
很多个体都会遇到:自己很努力,但是总感觉没效果。
在知识阻塞上慢下来,真正把关键的地方打通,才能迎来真正的快!
核心1:黄金思维圈。要知道Why考虑的是价值、How考虑的是策略、What是策略的具体实例/套路。
思考上的勤奋比行动上的勤奋要高效的多,我以前觉得自己执行力较好、管理思维差,对此明知故犯。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忙却没什么什么输出或是成果,为此懊恼不已。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薪酬高好多,其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跟不可替代性,所以当自己思考上偷懒,行动上就会费力不讨好~所以多用黄金思维圈去认真思考,然后明确投入。
3.27 低水平勤奋中的你,这三步走就是给你准备的
• 先问自己当下最想要的是什么?尽可能把自己最核心的期待表达清楚。
• 然后再问如果这个期待达成之后,接下来自己想要做什么呢?这一步是稍微有点困难的,因为它将打开我们的视野范围,进入到一个自己可能不曾思考过的疆界,通过使用想象力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通常来说,这一步需要有合适的高手来指点,从而帮助自己想清楚。
• 最后再回到当下,不去考虑原来是怎么做的,问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从现在去往全新的目标点,如何更好地走过去?
锻炼战略思维,有较大的格局,而不是仅仅的眼前目的目标。表达清楚期待有利于更好的行动达成
3.28 宁可拖死,也不开始,因为你掉进了这个怪圈
Step1:我有一个期待,这个期待很强烈,通常来说远超出自己的能力;
Step2:马上要开始实践了(或者刚刚实践一会儿),突然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期待之间竟然有那么大的差距;
Step3:从发现到感觉,通常就在一瞬间。当面对差距,自己会感到无能为力,这个差距是自己无法补足的;
Step4:于是,进化而来的自我保护机制被启动,这种无力感让自己站在原地不要动,以免受到伤害;
Step5:如果没有被觉察到,这个情绪就会快速蔓延,即便面对那些简单的事情,自己也会被这种情绪所笼罩,内心就会想要逃避,去找些让自己爽的事情来做(看电视、玩游戏、做简单的事情……)
Step6:最后,整个行动力完全丧失。所谓的完全丧失,不代表你任何事情都不做,而只是不想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Step7:怪圈转回到自己身上,这就是他人所说的“拖延症”!
行动力丧失——干丫的;失败而退缩——写下来,从易到难去找首胜心态;小我害怕——“做这件事会有什么伤害嘛”;
3.29 个人成长只是最低水平要求!
3.30 你不断努力的品味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