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熟悉的大学同学小A,突然打来电话说要来家里看看。为了迎接她,我带她去楼下一个很有情调的餐馆吃饭,叙叙旧再试图打探下她来的目的。
果不其然,刚夹了两筷子菜,小A说起了家事。小A大学毕业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俩人相处半年后结了婚,现在有了一个三岁的儿子。
在我看来,一家三口,各有工作,不愁吃穿,婆婆和他们同小区不同楼,少了一份矛盾,多了一份亲近,是再美不过的事儿了。但小A的纠结点在,丈夫天天回来的晚,婆婆又不管,她一个人除了工作还要带孩子,太辛苦了。
原来,小A的丈夫是养子,自从公公去世后,婆婆也搬到了同小区的女儿家,除了看顾下孙子上下学,不管旁的事儿,对儿子客套多于亲近。
“你想你的家是什么状态的?”我问。
“反正不要这么复杂的家庭环境,人家孙子都是奶奶带,我家孩儿还得我自己带,当爸的除了拿钱啥也不管,奶奶也不替我多分担。”
小A倒完苦水,又讲了一个遭遇。
春寒料峭的晚上,她把儿子丢给婆婆,一个人去商场买东西,偏逢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一时间,车也打不到,人也走不了,给老公打电话,老公正身处嘈杂的酒桌上,不管她,她绝望极了,天又黑,雨又大,风又凉,她拎着大包小包就这么站在商场门口,守到打烊,越发觉得自己,没人关心,缺少呵护,婚姻像是一个囚笼,只是她在独舞。
“那你怎么回去的?”
“我自己啊,打了专车,特别贵的那种。”
我知道,她是在赌气。她也说,这个梗在心里总过不去。
不知道怎么的,我就想起了《我的前半生》里雨夜那一幕。
子君去前夫家接孩子,下楼时外面下了大雨,孩子不愿走,哭闹起来,这时,前夫开着豪车和现任妻子一同回家,孩子看见了爸爸的车,就说,爸爸可以送我们回家的,子君慌了,待孩子高声喊出“爸爸”时,子君含着眼泪,快速抱着孩子冲进雨幕。
那一刻,看的我心疼,当时的子君身上,全然没有了富家太太的矫情气,她不是不想被疼爱,也不想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淋成落鸡汤,只是经历过婚变/艰辛求职后的子君明白,永久的避难所是没有的,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
不知道怎么安慰小A,我跟她讲了我刚来郑州的一个例子。
2011年3月份,我在郑州一家小报社实习,住在舅舅家,40分钟左右的公交距离。我对郑州并不熟悉,更不知道单行道。实习的第一天晚上9点,我才离开报社,到下公交车的小路对面乘车,等了大半个小时仍然不见车来,向商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条路是南向北的单行,返程的公交车是不走的。
那怎么办?给舅舅打电话,让他来接么?我想他肯定是愿意的,犹豫再三,还是觉得不好麻烦的,迈开双腿地奔吧。
我边走边问,回到家,已经将近11点了,洗脚才发现,不合脚的鞋子把脚后跟磨得血红血红的。
“你怎么那么傻呢?大半夜一个人走路,咋不打出租啊?”小A说。
“是啊,打出租估计也就20块钱吧,我怎么就不打呢。”我思忖着。
回想当时的心情,并不是为了钱,只是为无知付出点痛苦,以至于现在,我仍清晰的记得,一路上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物,哪些特色小吃店,哪些灯火通明的人家,随后的几年,道路几经翻新拆移,这些仍在。
从来没有被迫,一切都是选择。
正式从业后的五六年,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吃午饭,一个人飞奔撵公交,一个人逛公园,一个人冒雨回家,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过生日……多少次一个人都过了,不见得生活有多少残缺。
都市步调来势太汹涌,让我们缺少等待的耐心,“一个人”对上班族来讲,是再平凡不过的事儿了,那么多的菇凉们,脚踩恨天高,头戴遮阳帽,脸涂着精致的妆容,左手咖啡,右手菜场,照样活的美好漂亮。为什么你不可以呢?
有好久没有小A的消息了,那次饭聊后我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曾经我是多么抵触菜场讨价还价啊,抵触一边走一边啃着煎饼,抵触出门不穿Bra,头发蓬松杂乱,对比现在,那些被自己标榜的所谓讲究,只不过是面子工程。算计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如何不讨价还价,心里念着工作和孩子,吃饭自然在路上,孩子一会尿了,一会拉了,换衣服比时装表演还要多……
不知不觉间,一切都被时间放下身段,这是疏于自我管理了吗?应该说,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了。跟关注别人的眼光相比,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变得更加独立,自信,真实,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啊。
喂,菇凉们啊,一个人独行没什么可怕的,如果你觉得孤单,那是内心还不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