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作业难现状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作业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经常为作业犯愁,甚至到晚上十点还在苦苦做题。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近年来不断加重,课后不仅有大量的学校作业,还有校外辅导班和各类兴趣班的任务,孩子们仿佛陷入了作业的 “战场”。
不少高学历人群也在小学生作业面前败下阵来。研究生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竟发现自己也不会做;两个 985 研究生面对孩子的作业也束手无策;名牌本科妈妈被儿子的小学语文拼音填空题难住;博士家长面对孩子的作业也常常手足无措;湖南一大学生被小学语文阅读分析题难倒,遭到小学生的 “嘲笑”。
如今的小学生作业题目多样且难度大,有根据数字猜成语、根据节奏写乘法算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等题目,让家长和高学历人群都感到困惑。一些作业不仅考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逆向思维,如木头锯段问题和一些看似找规律的题目。这些作业对于成年人来说,一不小心也会出错,更何况是小学生呢?
小学生作业难的现状,让家长和孩子都面临巨大压力。家长们为辅导孩子作业绞尽脑汁,甚至全家上阵找资料、搜答案;孩子们则在繁重的作业负担下,失去了休息和玩耍的时间,陷入各种困境。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才能为小学生减轻作业负担,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二、作业难的原因
(一)课程设置因素
儿童的脑神经发育到十二三岁左右停止,在此期间感性学习能力逐步下降,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早期应以熏陶和模仿学习为主,如听经典音乐、看传世书画作品、学习语言和识字等。但学校课程从上学就开始学写字、分析文章,数学课程也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缺乏能激发脑神经发育的书画和音乐教育。而且现在学校规定六周岁必须上一年级,义务教育期间所有学生进度和教法相同,不允许降级,这使得很多孩子三年级就开始跟不上。我们的课程设计学习美国却提前了两三年,八九岁的孩子学人家十一二岁的课程,自然觉得难。
(二)考试难度影响
一直以来,小学生作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考试难。虽然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删除了不少繁、难、旧的教学内容,但考试难度没有随之降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些教师就在难题上下起了功夫。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的作业中出现偏题、怪题、难题,内容大都是抽象、繁琐而又绕人的数字游戏。这些题目脱离了学生实际,远远超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反而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题、考试题的难度折射出的是出题者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漠视,拉开了当前教育现状与素质教育目标的距离。
(三)就业压力等深层原因
就业压力大、成才渠道窄等问题的存在,无疑是小学生作业难这一问题更深层的原因。当前社会环境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数量屡创新高,导致就业难愈发突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使得一些家长更加努力地希望子女能够进入高收入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育的负担。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平衡行业间收入的不均,为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的就业环境。彻底解决小学生作业难的问题,还需社会各界长期努力。
三、作业难的表现
(一)理解力薄弱型
这类孩子在学习中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困难。从一年级开始,他们在写作业时就倍感吃力,对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例如,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他们可能无法准确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导致无从下手解题;在语文阅读中,对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把握不准,难以回答相关问题。由于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课后作业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常常出现作业不会做的情况,只能马虎潦草应付,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也让孩子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
(二)注意力不集中型
有些孩子虽然看起来很聪明,但注意力却难以集中。在课堂上,他们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不好好听老师讲课,爱说话、做小动作,甚至违反课堂纪律。这样的学习状态导致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大打折扣。到了写作业的时候,他们总是需要老师或家长催促,甚至只有家长陪着才能坐下来好好写作业。据统计,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写作业时,平均每 20 分钟就会分心一次,要么去喝水,要么摆弄文具,作业效率极其低下。
(三)脑手不协调型
脑手不协调的孩子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特殊的问题。他们的脑子想的和手写的往往不一致,比如写字颠倒、计算粗心、写字出格等。这类孩子特别不爱写字,因为他们在书写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同时,他们在动作协调性方面也存在困难,系鞋带、扣扣子动作特别慢,体育成绩也不理想。对于这些孩子,进行协调性训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前滚翻、侧滚翻、旋转、跳床等大量的前庭觉刺激,以及拍球、跳绳、趴地推球等视动统合能力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协调性。
(四)视觉或听觉发育不良型
视觉发育不良的孩子在学习中面临诸多挑战。他们不爱看书上的字,看起书来经常眼酸头疼,写字时也容易出现多一笔少一笔的情况,更不爱写作业。而听觉发育不良的孩子,对老师讲的话听而不闻,即使很努力也总是似听非听的,常常忘记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在撒谎,其实是老师说的信息没有储存到孩子的脑子里去。小学低年龄段孩子中,15% - 30% 有潜在的视知觉障碍问题,视觉发育比较慢的孩子,容易在上学后认拼音、字母、数字速度缓慢,不肯写作业或者做作业很拖拉。
(五)逆反情绪型
部分孩子的逆反情绪非常强,家长越是逼他们写作业,他们就越不爱写,并且把不写作业作为对付老师与家长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一味地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而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逼迫孩子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抵触写作业。家长要尝试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帮助他们缓解逆反情绪,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完成作业。
(六)习惯不良型
学习习惯不良的孩子写作业困难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写作业时边做其他事,比如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写作业边玩玩具等。这些不良习惯造成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自然就不会及时有效地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书桌上只摆放与学习有关的物品,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四、作业难对孩子的影响
(一)打击自信心
当小学生面对那些难以解答的作业题时,看着满纸的红字批改,他们的自信心会遭受极大的打击。就像小童,在数学知识跟不上后,课后作业的大题几乎都不会写,老师的批改让他觉得自己很失败。这种挫败感会逐渐蔓延,使得孩子对写作业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好作业,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二)产生退缩心态
没养成学习习惯
从培养孩子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已经可以看作是 “大龄” 孩子。然而,很多孩子由于没有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在面对作业难的情况时,就容易产生退缩心态。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作业拖拖拉拉,不能端正写作业的态度,容易分心。让孩子每天写作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心还没有定下来,学习的习惯不牢固。
作业难度超认知
如果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事情,没有人会轻易放弃。对小学生来说,一般课后作业都是把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延伸,当作业难度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时,孩子就会觉得纠结、无奈。孩子厌倦写作业,宁愿发呆也不愿意动笔,肯定是遭遇瓶颈了,他们的实际能力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问题需深度思维连接
有些作业需要深度思考、联想,不是光靠脑子里的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比如计算动物数量的题目,孩子需要动点脑筋才能顺利解答,这比原本的知识要困难一点。这种需要深度思维连接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容易让他们产生退缩心态。
(三)家长陷入误区
认为孩子懒惰
家长看到孩子懒洋洋的,连作业本都不愿意打开,就开始责骂,认为孩子懒惰。但实际上,有些孩子表面上是懒得写作业,实质上是害怕。他们害怕努力也解决不了难题,于是迟迟不肯动笔。作业写得好,可以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如果可以轻松完成,孩子没理由不做。
认为孩子没有上进心
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习那么努力,自家孩子连作业都不肯写,父母就会责怪孩子没有上进心。实际上,这种比较会让孩子很受伤,孩子不按父母说的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才会选择逃避。这时父母不仅不帮忙,反而加以责备,会让孩子更加退缩。如果孩子已经明显表现出,不愿意写作业或者厌学的态度,父母要引起重视。这说明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遇到难题根本不会解决。
五、应对之策
(一)降低心理压力
当孩子对作业产生厌倦、抗拒心理时,家长可以多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渐减弱他们对作业的抗拒心理。比如,如果孩子喜欢足球,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最近的足球比赛,分享一些足球明星的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的情绪会得到缓解,对作业的抵触也会减少。
同时,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写作业是学生的责任。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写作业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不写作业,就无法掌握知识,将来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孩子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写作业的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这份责任。
(二)分解学习难度
学习定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小学生作业难的问题。家长可以运用学习定势,将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孩子先解决简单的问题,逐步提高难度。
例如,当孩子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先让孩子解决其中一个简单的部分,当孩子成功解决后,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引导孩子解决下一个小问题,逐步攻克难题。
沃德在 1937 年提出,在记忆数列无意义音节时,前面的练习会影响后面的记忆,且记忆速度会越来越快。同样,在解决作业难题时,通过分解难度,让孩子逐步解决小问题,也能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和学习效率。
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加深孩子对解题思路的记忆和理解。孩子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当他们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
总之,降低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分解学习难度是应对小学生作业难的有效策略。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谈心、明确责任以及运用学习定势等方法,帮助孩子克服作业难题,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