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1]。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2]。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也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称得上是一流的。其中,他的行、草书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最有名的当属《 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当年,《 拟山园帖》传入日本后,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甚至还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画像
而正书在王铎的作品中却不多见,其《拟山园帖》卷五中所收录的楷书《延寿寺碑》,更是王铎唯一传世的柳体楷书。
此碑写得瘦而不枯,紧而不密,劲健中透出淡雅平和的气息,完全掌握了柳书的精髓。无论运笔和结体,均可称得上“神似”,是学柳的代表作。
▼《延寿寺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