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后来的我们》的热映,刘若英那段不堪回首的“小三上位史”又重新被人拿出来说事。
有人说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小三能这么明目张胆地喜欢一个有妇之夫这么多年的,歌里唱着不说,书里念着不说,如今又拍成了电影让所有人来缅怀她的爱情,还说什么时间不是用来忘记爱的,而是用来见证爱的,我要是陈升的老婆,早被膈应死了!
也有人说,我倒是挺欣赏他们之间的那种师徒情的,一个对感情的隐忍“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没有做出抛妻弃子的事,一个爱的果决,爱的光明磊落,没有在背地里做出破坏他人家庭的事,这也正是这段感情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
毕竟我们都不是圣人,谁没有七情六欲?谁没有爱恨情仇?如果非要说刘若英有什么不是的,那就是她的爱太过痴情,太过专一,即使被拒绝了,还是一如既往地爱,而且这一爱就是二十年之久。如果换做其他女星,别说爱了,早背地里把陈升的祖宗十八辈给骂个遍了。
我想,这也是刘若英为什么身为小三,依然被众粉丝一路追随的重要原因吧,因为她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
哪怕心里明知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她还是选择了忠于内心,勇敢去爱,哪怕在这段感情里爱得遍体鳞伤,她还是选择了奋不顾身,义无反顾。
试问,这样的人,孰人不为之怜爱!试问,这样的爱,孰人不为之动容!
有一种爱叫“两情相悦”,还有一种爱叫“我爱你,与你无关”,而后者无疑是对这段感情的真实写照。
早在1991年,刘若英便对陈升表露了心意,“或许我永远无法和你在一起,但我的心永远追随你……”这封信虽只有寥寥数语,却足以震彻心扉。
当时陈升没有回应,只是选择沉默。也正是那时候,他为刘若英量身定制了《为爱痴狂》,耗时四年,花费近400万。这是他做过的最贵的一首歌,这首歌一经面世,立马火遍大街小巷,刘若英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当年一颗冉冉升起的歌坛新星。
他无疑是喜欢她的,不然不会为她做这么多事,可他对她的爱也只能停留在喜欢这一步。当风筝具备了飞翔的能力,他便第一时间把线放掉了。
正如陈升在侯佩岑主持的《桃色蛋白质》中说的,“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事要做。你不会带动我的,你也不会找到我的。”
陈升是如此的果决,想把刘若英送出这场不可能的爱情,推向幸福的终点站。就这样,爱情在最美好的时刻戛然而止,两人最后各自安好,却奔向了不同的未来。
在离开陈升的多年时间里,刘若英的专辑里始终有陈升的影子。从“很爱很爱你”到“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每首歌都能听出刘若英内心的爱与思念,毫无疑问,那是对陈升的呐喊,是对爱情的执着。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两情相悦”的爱才能上得了台面,这样的爱是见不到光的,因为见不到光,他们就拒绝承认我曾经爱过,所以当刘若英不顾个人形象,把那份见不到光的爱拿到太阳底下曝晒,并大喊着“我爱你,与你无关”时,真的是刷新了所有人的三观!
“我爱你,与你无关”,曾经我非常不理解这句话,没有回应的爱还叫爱吗,那叫单相思,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爱应该是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一样,不需要他人回应的,只要我在这份爱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份爱就是值得的。
正如经历了爱情的苦与痛,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的刘若英,之后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不再唱着自己的故事,而是代替女生对男生唱出完整的爱情心声。她的歌曲积极奋进向前,以诚恳的歌声唤醒了无数沉睡多年的灵魂。
我想,很多人想要看《后来的我们》这部片子,大概是希望刘若英在电影里给出一个答案吧,关于这份爱,关于这份青春的遗憾,是否真的释然。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不然她不会借见清爸爸写给小晓的那封信,说出“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样的话。
最后,我想以林徽因的话作为这段感情的结语,“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走过一段朦胧岁月,也许,就意味着,你会变的成熟,会更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