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系列之——《蝶恋花密州上元》三次备课

周一早上一到学校,迫不及待地和领导讨论一下几个思路,让她帮着判断哪个可行。她也觉得以这一篇带出鼓乐文化的研究是可行的。

可是究竟如何设计自己的教学,我还是没有什么思路。

下午空课时间又和办公室里的同事讨论了一番,他们都谦虚地说没有我研究的透彻,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中午,学生发展处拉我去参加“跟着诗歌去旅行”的研讨活动,我推辞了,实在没有头脑再去想备课以外的东西。感谢陈的体谅,但我想后期如果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会尽量帮忙的。

傍晚,又被拉去参加学校的“沙龙研客”活动,说实话,人去了,心没去。满心的烦愁不知道如何安放。

晚上,依然对着电脑发呆,看着书遐想。但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今天必须要有备课思路出来。

思路一:

热课:飞花令“月”

整节课以苏轼的故事推进。

1、杭州到密州

2、讲述密州的现状,上元节苏轼出去闲散行走,看到了——

3、他想到了什么?杭州——加入苏轼在杭州的故事,对比衬托出密州的凄凉。

4、以鼓乐文化作为探索的中心,学生四人小组学习

5、回到现实,他又看到了什么?以此揭示人物的心境,整首词的意境。

6、进入情境,自然带着学生吟诵

7、拓展讲故事,引出《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思路二:

热课:意象灯火、明月的诗句

整节课以意象作为行课的线索。

1、朗读词,寻找整首词中的意象。

2、找出与上元节相关的意象,并探索词人为何用它们,想表达什么有的情。

3、深入探索鼓乐这一意象。

4、寻找宋词中意象的独特性。

5、吟诵。

6、拓展。

自我感觉思路二缺乏趣味性,倒有点像大学生的专题研究。


周二,欣喜地与同事交流我的思路,他们一致认为还是第一个更适合。真好,有人可以讨论,有时候真的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己想的再多,总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只有与人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思路才是开阔的,也能更加清晰课堂上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周二奇忙无比,晚上接着回家努力思考、敲字。把整个教学思路简单梳理了一下。


周三开始把教学设计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可是一边写一边发现问题不断,每个环节的链接总是感觉不在一个情境中,而且许多细节当初没考虑,现在写的时候发现许多漏洞,看似流畅的教学流程,设计起来沟沟坎坎不断,经常觉得无所适从,总想推翻自己的原先的想法。

寻找拓展的微群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直到晚上11点,还是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自己想出来的问题。


周四,彩芬陪我找古诗词,讨论中也有了一点新想法,但是不幸的是结膜炎复发,电脑不能再碰了,右眼的视力已经明显下降,两眼不均衡,看东西很吃力。担心是不是要戴眼镜了?可是也不能闲着,就把教案打印出来,读读改改,希望能想出些好主意。


周五给自己放假,不想再看教案了,空想,在脑中模拟上课的情景,可是每次到微群文处还是卡壳,实在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我的思路也不是特别清晰,毕竟这样的归类寻找觉得有点牵强附会,而非水到渠成。


《蝶恋花密州上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词中的景,感知宋词中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而选取的独有的意象,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2、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苏轼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他作为豪放派的语言风格。

3、用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写出上元节所见所想,场景迥异,心情迥异,但担忧国计民生的心不变。

能对词中出现的意象展开联想,并归类整理,形成诗文学习的类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以鼓乐这一意象探究历史文化。

5、传承常州吟诵,学习词独特的音律美。

6、拓展延伸苏轼同时期的作品,提升课外阅读研究的兴趣,拓宽学习思路,深入感受苏轼的思想艺术。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龙虎塘实验小学是一所以古诗文积淀为特色的诗意学校,几年来,我们开发了两套古诗文教材。我从诗社成立开始就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多年的教学让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拓展教材,优秀古诗词那么多,我总想领着孩子们读一读,说一说。不仅仅是传承古典文学之美,更是从众多优秀作者身上传承中国精神。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特色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必然是小学生理应学习的范畴。让他们全方位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感知和积累古诗词中独特的丰富意象,提升学生对宋词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衔接中学的古诗文学习。

《密州上元》是苏轼诸多《蝶恋花》中较为有名的一首,写法独特,全词用粗笔勾勒,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这首词题目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街人游人如织。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另有一种排场。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也是他对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满心期望。

《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吟诵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诗词的理解,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然是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加深。在学习一首诗词的同时,运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从而产生新的认识,是教师的责任。因而,在学习这首词的同时,我以鼓乐这一意象作为线索,抽丝剥茧,串联起学生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中对于鼓乐描写的诗句,让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寻找它所赋予的情感或特征,从而对古诗词中这一独特意象有更深的理解。

2、学生实际分析

学生在多年的学习古诗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知道词牌名、题目之分。并能根据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进行预习: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解其意、学吟诵。

学生很喜欢听我讲故事,用现在的语言讲述过去的故事,然后穿插古诗词的朗读讲解。曾经学过苏轼的多篇诗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等,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丰满,特别是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在之前的诗词中并不多见,而在这首词中有明显的痕迹,可以帮助学生丰满人物的形象,更对爱国这一抽象词语有现实的认知——为官者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想他人之想的大胸怀!

长期的古诗文浸润,学生喜欢古诗词,对陌生的古诗词有一定的敏锐性,参照注释弄懂大意对于好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即使差一点的学生也能模糊理解。那么课堂上老师究竟是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利用诗词的意象给学生类结构的教学,让他们从旧知到新知搭建一座桥梁,逐渐形成诗词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抓住诗词中的意象领悟诗人之情感,这也是诗词教学独特的育人价值。

教学流程:

课前积累:

飞花令“月”,学生可以背、诵、吟、唱。值日班长主持。

一、故事导入

1、苏轼,号称词坛盟主,但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在十多处地方为官,往往一个地方呆不过三年。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首词,圈出关键词,他是从哪里到哪里?

2、杭州到密州。

解释钱塘、山城。(钱塘曾是杭州的原名)

二、找出词眼

1、密州是苏轼为官之道的一处转折点,之前是杭州通判,一个辅佐太守的官职,现在是密州太守,升职了。而且是他主动要求去的,当时他弟弟在山东济南,希望兄弟能靠得近一些。按理说他心情应该很好,可是事实上他快乐吗?再读读这首词,找找词眼。

2、寂寞

齐读这首词。

三、入境入情

1、让我们回到九百多年前的上元之夜,跟随着苏轼随意闲行,问:想想苏轼在上元节会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主要是想着与民同乐。

2、PPT鼓箫声。老百姓在击鼓吹箫,那里一定很热闹,我们赶紧去看看吧!可是到的是什么?

出示: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学生可以描述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

(搜素如何祭祀)

3、上元节不是应该热热闹闹的吗?不是应该百姓欢庆吗?可是如今虽有鼓乐之声,却——

他看着眼前的景象,陷入了深思,会想起什么?

想曾经杭州的热闹景象。读上阙,杭州的热闹景象。(对比衬托)

随机插入故事:苏轼到密州时,适逢蝗虫灾害、旱灾、盗匪猖獗,在这天灾人祸的摧残之下,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所以上元节的头等大事,不是欢庆佳节,而是祭祀求丰年。

同样的鼓乐,却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

出示:帐底吹笙香吐麝

4、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关于古时候乐器的描写,课前让大家搜集了几句,请大家在四人小组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说说这琴、鼓、箫等所表达的情。

全班交流。引导朗读。

乐器也有分类的,好友之间一般都是琴;鼓、角是最传统的,打仗用,欢迎用,祭祀用等;胡琴、羌笛、琵琶都是边关的乐器,一般抒发忠君报国之情。短笛一般与牧童搭配。

总结:在古诗词中,很少出现直接表达情思的诗句,一般都是寄托在所看见的景中,而乐器也能更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内心。这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话,读诗歌和不读诗歌的人完全不一样。

PPT出示图片,学生开火车背诗句。最后一句回到: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5、想着杭州的繁华景象,犹如就在眼前,可是苏轼想着想着,不觉夜已深,内心却更加凄凉起来。抬眼所望,每处景都染上了心境之色彩。

出示: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你读这这一句,明白他此时的心境吗?

火是热的,是他的内心冷了。黑暗中,稀稀落落的几盏灯也不能给人带来温暖,霜露下更增加了冷意。

想自己作为太守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瑞雪兆丰年,百姓一定会有好收成的。

引导学生一遍遍朗读。

6、总结整首词。40岁的苏轼满心报国情,课偏偏碰上密州这样的穷苦之地,上元的凄凉与杭州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寂寞中有深思、有希望、有期盼,看着、想着,他不禁边走边吟起来——

四、吟诵

1、听一听常州吟诵,韵字改变了读音,可以尝试学一学,也可以用普通话。

2、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曲调练习吟诵。

3、全班交流吟诵,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吟诵?

五、拓展

1、出示《江城子密州出猎》自己看着拼音读一读,觉得如何?感受豪放派风格。

2、这是早期豪放派词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一反之前词作柔弱的格调,具有阳刚之美,他自己也颇为满意,觉得自己的词“自成一体”。

3、据调查,苏轼一生都是高产作家,大约一周写一首传世之作,有兴趣的可以多找几篇读一读,也许你能发现他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周六周日决定要再细改教学设计,并制作PPT,下周准备第三次试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94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58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80评论 0 34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88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30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7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9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2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9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05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70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6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61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9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72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