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京之后很忙,许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虽说找了一份不坐班编剧的工作,但由于是新手,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如今终于适应了,也稳定下来。回到简书,决定回归私人写作。
来北京之初,大把的时间在工作中徘徊,一边还进行着自己的小说,忙成一团的后果是并没有找准方向,确定自己在做什么。总有人在说断舍离,在各种事情繁杂的时间,确实需要一个稳定的计划。
这两天在看亦舒的散文集,《随心》、《随意》、《此一时彼时》、《舒云集》等。
蓦然发现,小短篇的魅力。其实相比之前我动不动追求的字数,如果不上两千都算不上一篇文章。亦舒师太的这些散文,可谓简洁的不能再简洁了。每篇不过三、五百字,题目多是两三个字,多就一些话题探讨。可是在这么短的文章中,她的文字却字字在理,篇篇有味。细细品味,像嚼花生米一样,并不在多,却口口生香。
上次看散文是多久之前了呢?记得我对于写作最初的热爱,就是散文。高中时就是靠着几篇稿子登上校报而洋洋得意,开始觉得自己在写作上还是有几分小聪明的,之后就再不愿放弃。可之后,接触过公号文,软文,小说,编剧,当脑子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注重套路的时候,却几乎不写这种散文了。是看不起它了吗?这种闲来无事的言语,更像是日记。
但文字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最开始的我,才是最明白的。用自己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不断开始追寻,包括文字的价值,想要靠文字养活自己。没错,人总是要吃饭的。可是,对于文字的忠诚告诉我,吃饭的稿子和私人的稿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文人若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找到自己的文风,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去追求热点,字数。写的很多时,不免会觉得很累。觉得如果不把一篇文章写个几千字,怎能表达内心的想法。其实,仔细看了许多文章,除了标题,内容不过是絮絮叨叨的来回话。所以,文章字不在多,在精。找准一个切入点,一个小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若做到没有废话,便是最好。
我决定,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每日的练笔。每天一篇,简书见证。
我们自然比不上师太的金句几千,但是天长日久,必也能练出通透的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