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同名小说《悲伤逆流成河》改编的电影上映了,原以为又是一部悲伤的青春电影,没想到在微博上口碑不错,影片目前的评分也在9.1分。???听起来还不错呀。电影的主题“校园霸凌”,而且票价这么便宜,我去看看呗。
观影反馈:没让我失望,可以给四星。
我想从人物角色的角度来说一下这个电影,在现实中我们也或多或少扮演着其中一个或多个角色。
1.易遥——被欺凌者
人生本来就已经够苦,那些看笑话的人却想让她的人生更苦。她看不见光亮是因为她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片黑暗。反抗?却被认为她的反抗是在对别人施暴。她可以把唐小米揍一顿把药抹在她脸上,可是她屏蔽不了在背后说她坏话传谣的那些人。在她最苦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人会觉得死是一种解脱。
2.齐铭&顾森湘
生来就活在光亮中所以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光明的,即使看到即使想象,她们也无法对黑暗中的人感同身受。她们真的就像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一样,充满美好,在人群中是光亮的主角。人美心善,连用的卫生巾都是带香味的。
3.顾森西
英雄救美的那个英雄,他愿意带易遥去反抗,愿意相信她,愿意救她。我不知道现实中是否真有这样的英雄存在,也或许他是一个为了让影片三观正确,被安插进去的正能量角色。因为不是每个黑暗中的人都能碰到来解救她的人。
4.唐小米
被欺凌后选择去欺负更弱的人来满足自己报复心理的人,本以为弱者之间应该会互相帮扶,没想到她已经到了心理扭曲的地步,典型的我不好过那也不会让你好过式弱者。把痛苦转移到易遥身上,还害死了无关的人。
5.所有围观的同学
大家都抱着我说一句两句她又不会怎样的态度,别人欺负她一下我只是顺带欺负她一下的态度,一群人,一步步,把易遥这样的弱者逼向绝路,最后依然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错,开玩笑而已。也有不参与的旁观者们,虽然她们什么也没做,但在被欺凌者看来,她们总归是站在欺负自己的那群人里的。最后易遥跳河的时候,齐铭竟然也成了一个旁观者(忘了原著的我还以为他和易遥有感情线)。
这个电影有两个地方戳到我的泪点,一个是易遥妈妈说“走,我带你去看病”的时候,之后易遥知道自己是被家人爱着的时候她仿佛获得了力量一样,有了底气,脸上有了微笑。
一个是易遥在河边对那些旁观者批判的独白。听完之后我也思考了,我是不是也曾是那些推波助澜的人?是一个冷漠旁观的人?
仔细回忆了一下,事实上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这三个角色我都经历过。
记得很清楚幼儿园的时候班里有个身高像成人智商却像小孩的大同学,智商像小孩嘛所以好欺负,而且她在午睡的时候总隔着床边的栏杆揪我们的头发(幼儿园的床都是挨着的),所以我也并不喜欢她。其他小孩下课玩耍的时候会在老师不在的时候打她,虽然打的不厉害但也是围攻了,我猜想我那个时候应该也参与了几脚的…
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有高年级的“太妹”找低年级小孩要钱买零食,对,我属于低年级小孩,还是被自己班的同学叫出去的,然后那几个女生让我用零花钱去给她们买吃的,当然还会说不准告诉大人这种威胁的话。还好我钱也不多,而且后来及时的告诉了家长,似乎过了一阵子就风平浪静了。所以这只能算是小小的受了一下欺负吧,非常幸运了。
初中的时候打架的风气更甚,毕竟是非主流加乱认兄弟姐妹的年代,小女生直接动不动就扇巴掌拽头发之类的。有一次我去住宿生女生宿舍等同学的时候就看到同班的女生在被别人扇巴掌,我一个小弱鸡不想自找麻烦当然就袖手旁观了,虽然学校会抵制这种风气,可是私底下这些“小打小闹”没人管的了。现在回想起那种心理,叫见怪不怪,对于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是,见的多了怎能不麻木。
最后强行拉回电影的结尾,算是个happy ending吧,可是无辜的顾森湘死了,齐铭搬走了,顾森西转学了,即使生活还能继续,那些不好的记忆不好的事情,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据网友分析,易遥其实也死了,就像小时代的结局一样留给观众一个幻想吧)。那么它能警醒那些霸凌者吗?好像不太能,因为8012年了还是有这样的事发生,它只能告诉我们这些旁观者,谨言慎行,有时候一人一句看似不打紧的话,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是无法承受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