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的徐州别驾,到曹魏的睢陵侯、太尉、侍中,再到西晋的睢陵元公、太保,按照东汉-曹魏-西晋的王朝更迭顺序,这些官职爵位的主人王祥,显然是越来越飞黄腾达、节节高升!按照“忠臣不侍二主”的传统观点,王祥一生跌拓起伏的经历,显然不符合“忠”的定位。
然而,魏帝曹髦被权臣司马昭的手下弑杀时,王祥曾大声号哭,说:“这是老臣的罪过啊!”
曹魏权臣司马昭官拜相国,封爵晋王,多位朝廷重臣对其俯首下拜时,王祥却以他和司马昭同为曹魏大臣,品级相差不大,而只是长揖。
以上痛哭魏帝和不拜晋王两件事,成为后世多数史家,认为是王祥“忠”的铁证。典型评价如元末明初文学家杨维桢,他说:“王孝子,魏三公……孝子可移臣子忠,而况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孝子龙钟亦长揖,爵级同升在三太。”
不过,也有史家认为,王祥的“忠”是站不住脚的。典型评价如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他说:“不吝于篡,而吝于一拜;不难于北面为臣,而难折节于未篡之先;天下后世不得以助逆之名相加,万一篡夺不成如桓玄,可以避责全身,免于佐命之讨,计亦狡矣。”
其实,要悦史君说,东汉的时候,你王祥隐居了,避开那个随时可能人头落地的乱世,试问“忠”在哪里?
曹魏马上就建立了,你蹦出来当官了,虽然赶了个尾巴,但也没见你要效忠东汉,反而跟得曹魏政权很紧,并且一路开挂封公拜爵,试问“忠”在哪里?
曹魏权臣司马氏一家专权,魏帝威权扫地,没见你阻止;至于痛哭魏帝和不拜晋王,和那些早早投靠司马氏的朝臣相比,仅仅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最多只是个人前程的权谋之策;君不见,西晋开国之后,王大人的日子不是更好了么?
所以,悦史君觉得,从王祥的政绩来看,他可能确实是个“治世之能臣”,但要说到“忠”,只能说实在是勉强。
虽然王大人的“忠”,充满了争议;但他的“孝”,却是更有名气的,前述杨维桢评价王祥“忠”的时候,就是用“孝”起的头。而在我国古代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里,有一章就是专门介绍王祥的:“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那么,王祥和他的继母,有怎样相爱相杀的故事?他的“孝”又是否经得起推敲呢?悦史君趁热打铁,今天给悦友们推出王大人的下集,欢迎点赞、拍砖(纸糊的、力气弱弱的那种)!
亲妈早逝后妈坑害 亲爹不管居家小奴
王祥出身官宦世家,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他的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可到了王祥的爸爸王融这儿,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东汉朝廷及地方州郡屡次征召王融出来当官,可他就是不答应。何也?当时正值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外戚宦官专权,百姓民不聊生,如此乱世景象,怎么能安心为官一方呢?!所以,王融选择归隐山林,等待最佳出仕时机。
王融有两个老婆,薛氏是高平人,生有长子王祥;朱氏是庐江人,生有次子王览。两个儿子两个妈,在古代很正常,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就在王祥年少时,他的亲生母亲薛氏去世了。就此,这个家的天平倾斜了!
朱氏是王祥的后妈,和所有描述狠毒后妈的形象一样,她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氏不仅千方百计地虐待王祥,经常只给王祥吃残菜剩饭,还多次在王融面前说王祥的坏话,挑拨父子关系。时间长了,这位闲居待贾的父亲,也对大儿子王祥有了意见,总是让他去干些打扫厕所、牛圈等脏活累活,简直就是把他当个奴仆看待。王祥虽不明就里,但还是按父母的要求,把每件事都做得非常到位。
当时,王祥家院子里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后,朱氏命令王祥把果子守护好。为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总是抱住红沙果树哭泣,怕果子坏了朱氏会生气。(嘤嘤嘤,心疼十五秒~)
悦史君点评: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里恐怕要加一句,摊上一个心狠手辣的后妈,恐怕草都不是好草咯。
后妈接连痛下毒手 命大少年卧冰求鲤
虽然王祥在家里已经完全没地位,就跟猪狗一般,但朱氏还是看他不顺眼,为了防止王祥以后跟自己的亲生儿子王览争家产,朱氏痛下狠心,决定让王祥彻底消失。
有一次,王祥独自在一间偏房里睡觉,朱氏觉得机会难得,趁着夜深悄悄提了一把刀,想过去把他乱刀砍死。可朱氏蹑手蹑脚地摸进房间,砍了几十刀后,才发现破成一条条的被子下面,并没有人。眼看阴谋变成阳谋,朱氏只好悻悻而归。原来,那个空当王祥正好起床小解去了,回来看到这一切后,他猜到是后妈朱氏干的,第二天便跪在朱氏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大白天怎么杀人?朱氏既尴尬又无奈,胡乱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了。
朱氏虽然对王祥特别心狠,但她却是个好吃的女人。有一次,她想吃鲜鱼,可当时是冬天,河水都结冰了,根本没有鲜鱼可买。这时,王祥偷偷跑到家附近的小河边,冒着刺骨的寒风,把衣服都脱了下来,然后躺在结了冰的小河上,准备用体温把河水化开好捕鱼。就这样抖啊抖,抖啊抖,命大的王祥终于在冻死前,化开了一小块冰,而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顾不上手冷脚冰、严重感冒的身体,拎起两条鱼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第一时间送给朱氏吃。这就是历史上非常非常著名而神奇的“卧冰求鲤”。
此后,王祥大病一场,可朱氏并不领情,反而觉得这是个坑害王祥的好办法。王祥身体刚刚好一点,朱氏又跟他说,自己想吃天上飞的黄雀,企图借此将王祥因爬山爬树而摔死。万万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就在王祥拖着病体,准备出去给朱氏冒死抓黄雀时,竟然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他的房间里,王祥得以从容抓获几只,给贪吃的朱氏交差。
这边朱氏还在费尽心思,想着怎么坑害王祥;王祥“卧冰求鲤”的神奇,却感动了邻居大叔大妈,感动了州郡地方长官,感动了东汉朝廷,被推举为孝廉。
朱氏更加生气,决定使出必杀技,在王祥吃的饭、喝的酒里直接下毒,毒死这个越害越精神的继子!这时,王祥的好弟弟出场了!
悦史君点评:朱氏这后妈当的,真是够够的;直接拉出来,真可以当中国狠毒后妈代言人了!可是,这次下毒了,弟弟怎么救王祥呢?
隔了一辈兄弟情深 替兄尝毒终感毒妇
王览是王祥的同父异母弟弟,比王祥小了20多岁。虽然朱氏对王祥特别狠毒,但王祥对这个小弟弟却非常疼爱,两个人的关系如父如子,王览也很敬重哥哥。
每次看到妈妈朱氏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毒打哥哥王祥,王览不仅会哀求妈妈,还跪着要求代哥哥受罚,让王祥少挨几下打。
朱氏的投毒计划说干就干,她先在酒里下毒,然后假意递给王祥喝,不料王览已经发觉妈妈的异样,直接抢过哥哥的毒酒,准备替王祥喝下。千钧一发之际,朱氏慌忙打掉了酒杯,带着王览匆匆离开。
后来,朱氏又在王祥的饭里下毒,可王览知道妈妈不会善罢甘休,每次都要先替哥哥吃几口饭,导致朱氏的诡计一直没能得逞。
每次父亲王融或后妈朱氏身体不舒服,王祥总是衣不解带,守在床边随时伺候,把家里也料理得非常好。
王融终究没有等到他期待的出仕机会,就不幸过世了。王祥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坚决不接受各方豪强和州郡的征召,而是带着后妈朱氏和同父异母弟王览,选择在庐江(今安徽合肥)避乱,隐居起来。
王祥对朱氏还是恭恭敬敬,没有因父亲去世而有任何改变。朱氏最终被感动,待王祥如同己出,王祥兄弟俩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悦史君点评:太不容易了!如果中间稍有闪失,其中一个改变中国的人物就没命了;怎么说,王祥还真是杰克苏的命,就是死不了,怎么折磨都没事。他没意见,悦史君也不敢有意见。
弟弟力劝择机出仕 吕虔佩刀传归弟弟
在庐江隐居20多年后,天下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东汉魏王、丞相曹丕,积极准备篡位,建立新朝;而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对此却毫无办法,只能听候命运安排。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威虏将军、徐州刺史吕虔,请求王祥出山,帮他处理州务。王祥还想和之前一样,推辞不去当官。此时,弟弟王览极力劝说王祥赴任,并为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应召,担任徐州别驾,并在任上做得得心应手。
当时,吕虔有一把锋利的佩刀,有经验的工匠看后,说有此刀的人一定会登上三公之位。吕虔对王祥说:“我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这刀对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坚决推辞,吕虔强迫他才接受。
后来,吕虔果然没有做到三公;而王祥则在曹魏干到太尉,西晋建立后,又被改任为太保,都属三公之列。
王祥临终前,特意把这把刀留给弟弟王览,说:“你的后代一定会兴盛,足以配此刀。”果然,虽然王览只做到西晋即丘子、光禄大夫,没有登上三公之列;但他的两个孙子:王导和王敦,却携手西晋宗室、琅邪王、丞相司马睿,开创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王朝!王览的后代在东晋,以及随后南朝的四个朝代,位列三公之人有很多。
王祥还给他的子孙留下一份《训子孙遗令》,集中表述了他对做人做事的态度:“……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全文在文末,有兴趣的悦友可以到“附录”部分去看)
这段节选的家训,用白话文翻译就是:“言行能经得住审核,这是最高的信;推辞赞美、主动揽过,这是最高的德;扬名耀祖,这是最大的孝;兄弟和乐,家族兴旺,这是最大的悌;面对金钱而能推让,这是最高尚的了。这五点,是做人立身的根本。”怎么样?其言也善啊!
悦史君点评:王祥的“孝”,在我们这个年代,确实感到匪夷所思。恐怕,很多人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做不到王祥的百分、千分之一吧!然而,王祥的“孝”却感动不了悦史君,反而感觉他有点斯德歌尔摩综合症的调调。毕竟,后妈又虐又杀,简直就是对待畜生;面对这么凶残的人,王祥不仅变着花样作贱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满足后妈各种别有用心的要求,还对后妈生的弟弟百般疼爱,简直了!还虐出感情了,可不是?!
多年研究三国史的现代著名学者卢弼,对王祥一生的评价,悦史君觉得,虽然言辞偏激,但不失为一种参考,他说:“观祥之所为忠,与其事后母之所为孝,一生都是假。晋朝优容之者,以其为无用之物耳。“用大白话就是:”王祥一生竭尽心力所营造的忠和孝,其实都是作秀;而这种情况,西晋王朝的当权者也都很清楚,给他很高的爵位和待遇,只是供养一只无用而空有名头的废物罢了。“
至少,“卧冰求鲤”这个传颂千年的孝行,真没有水分吗?!而且,千万不要让现在的小朋友学这个,危险!
附录:王祥《训子孙遗令》全文
原文: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述。吾生值季末,登庸历试,无毗佐之勋,没无以报。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勿缠尸,皆浣故衣,随时所服。所赐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皆勿以敛。西芒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陇。穿深二丈,椁取容棺。勿作前堂、布几筵、置书箱镜奁之具,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粮脯各一盘,玄酒一杯,为朝夕奠。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乃设特牲。无违余命!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谓之愚。闵子除丧出见。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谓之孝。故哭泣之哀,日月降杀,饮食之宜,自有制度。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颜子所以为命,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白话译文:人生在世,有生也有死,这是自然之理。我已经85岁,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如果没有临终遗言,会使你们没有遵循的原则。我生于汉末,多次被荐举,得以一展才华,但我并没有辅佐君王之功,死了也无法报恩。我断气后只要给我洗洗手和脚就行了,不要麻麻烦烦地为我洗头发洗身子,也不要用绸布缠包尸体。把我的旧衣服洗一下,将平时所穿的衣服给我穿上就行了,不要特意缝制新衣。皇上赐给我的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系印的丝带和盛器都不要随葬。西芒山上土质又硬又纯,不要再用砖石垒砌,更不要筑坟。墓穴只挖二丈深,外棺只要能容纳内棺即可。不要设灵堂、摆灵座、置镜匣,棺材只要能放下一张床就行了。干饭干肉各置一盘,薄酒只须一杯,作为早晚祭奠的祭品。家人大大小小都不要为我送葬,到一周年祭日和两周年祭日时再供牛、猪祭品。你们千万不要违背我的遗命。当年,高柴因父母去世而泣血三年,孔子说他愚。闵子骞服孝期满,去见孔子,孔子让他弹琴,琴声依然悲切,孔子说他孝。心里有我就行了,不要流于形式。丧葬期间如何饮酒吃饭,自有古人定下的制度。言行能经得住审核,这是最高的信;推辞赞美主动揽过,这是最高的德;扬名耀祖,这是最大的孝;兄弟和乐,这是最大的悌;面对金钱而能推让,这是最高尚的了。这五点,是做人立身之本,颜回之所以为夫子之命,原因也是这些。有些人是没有认真想问题,值得效法的榜样并不少,你们要终身奉行。
PS:这段不长不短的家训流传千年,一直是琅玡王氏的家族传承之宝,对我们现代人,其实也很有借鉴意义喔。😄
王老的孝心值得学习,也就精神而言!
悦史君:晋王消消气,今天这一篇完结哈~
亲爱的悦友,读完后记得分享喔
您的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