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的看一场电影,独自吃着火锅,独自出行,独自走在陌生的热闹街市中,独自在某一处小店的角落里喝一下午咖啡,看一下午书籍。独自起,独自终。
仍记得在凌晨四点,走在幽深的夜幕里,踏过由一盏盏路灯在地上投下的橘黄色的光圈,心里因轻微的惶恐而生出朦胧醉意。出门前万般退缩、犹豫,寻找各种理由逃避,但真的一个人背上行装走在了路上,却被种种兴奋、期盼、激动包裹,在模糊不清的情绪里开出愉悦的花朵。
小时候自卑而内向,封闭而孤僻,却不知何时何故,开始愿意频频投身这巨大的未知和陌生里,走在路上,一往无前。想来,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会在长久的岁月里训练出来一种独自的完满与从容,所以在成年后没有了娇柔造作,反倒养出了一些刚毅和半两探索之心。喜欢这样在陌生的城市里,随意闲逛,出发、休顿、停留皆由自己作主,仅凭当下心意,无虑其他。独自一人,感官敏锐,身心打开,细小的美好感受逐一收纳囊中,滋养内在。独自出发,随心随性,自由万状。年纪逐渐生长,逐渐能看到生命里一环一环的交融与影响。
情绪起伏不定时,会独自看一场电影,独自进食散步。这个时候需要安静的看它们生起、肆掠、翻涌,然后等待着逐一的平息、溃散。这个时候不能牵扯他人,凌虐他人,语言也应该减少,黑暗的部分要尽力独自承担,独自哭泣,待宁静与喜悦升起时,才可与他人分享,这个时候才会有美产生,有善在流转。
我的性格里有胆小、犹豫、阴晴不定的成分,但即使这样仍需要独自做很多事情,这或许是天性在尝试修补,完善,让日常丰满以添补人生的空旷与单薄。如果说我在这样的独自里得到收获,那大概便是这燃烧的好奇之心和对生活热爱的追求,以及在这独一无二的成长之中学着对自己的坦诚。
独自是一种常态,与孤独不同。独自里有一种力量,一种完整,以及一种细小的喜悦。外在的可以通过捷径快速获取,身份、地位、甚至容貌都可以截然改变,但内在的贵重的部分却只能通过学习亲历,开垦耕耘,自我炼化,过程缓慢煎熬,但并无他法。她曾写道,我们所要面对的人生,便是这样一条独自而冷寂的路。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坐在满庭院的荷塘边,与董卿开始一段对话。他说,将来我死了,连骨灰也不要,就与孤魂野鬼混在一起,落得自由,你想念的时候,就看看天看看云,就很好。他的独自里,有一种通透与圆满。
另一位老人,一双子女皆陷入病苦中,老伴也因精神受创,长居于重症监护室里,她说,我自杀,是为了让你轻快一些。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成为家里的顶梁支柱。他说,生活如硬币两面,乐与苦,都应该热爱,这才是真的热爱生活。他的独自里,有一种勇敢、甘愿,以及不能停止的战斗。
独自来,独自往,独自生存,独自对话,要学习与训练。独自是一门很好的重要的课程。
时常会幻想人生的各种可能。我们的此世与往世,往世与来世,有何不同?会不会每一世都是相同的,分毫不差,只是没有记忆,出生时全然成为一种空白。我们仍会有相同的性格,相同的容貌,相同的生长环境,甚至连姓名与胎记都未曾改变。那样的我们会做出相同的选择,还是会习惯吃同一种食物,爱上同一个人,每一刻里升起同样的爱恨与怨憎。所以常常会在一瞬间,觉得熟悉,好像曾经历经过,感受过。在这样的瞬间里会看到永恒。但即便是如此,也并无关系,对于每一世的我们来说,尽力去过好这一生便是完结。究竟是哪一世,其实并无差别。
独自的,去完成一个任务,完成一场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