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简单的文案,背后可能是千百次对用户心理诉求的推敲和选择。
上个月,某日化公司新推出一款主打高端路线的女性洗发水,售价188元。为了让这款洗发水迅速打开市场,公司的市场总监Leo在与公司高层商讨初步的产品战略后,和文案潘婷婷讨论宣传语。
突出产品成分能让头皮保持年轻健康
了解用户诉求,考虑怎样让用户转变自己从前用几十块的洗发水的习惯。
好的洗发水,不只是简单地“洗发”,而且对头皮也有益。这个观念可以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新奇感”和“安全感”。
首先,在文案中突出产品亮点,这样才能进入用户的眼里,如上面的洗发水的亮点即“保护头皮”。
其次,将亮点和用户的利益联系起来,让用户感觉自己是需要这个产品的,如“洗了一辈子头发,你真正洗过头皮吗?”就通过一个问题,让用户感到自己的头皮也需要呵护。
而且,隐藏了一个利益点:头皮好了,头发自然会更好。
最后,直接宣扬一个用户认可的价值观,让产品进入其心智,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
例如上面的文案“你用着上千块的香水,但是却用几十块的洗发水”,其实就直指了一种价值观:你值得有更好的生活品质,所以,请为自己选择更好的洗发水。
这就是用户心智三步走,让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联系。从介绍产品特点的“属性”到偏重价值主张的“价值观”,一步一步,让消费者从心动到行动。
从上面的案例可知,文案写作时最常犯的错误有两个。
一是没有考虑用户的需求;二是唤起用户需求后,却未将产品与之对应。
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只要一个公式就够了。
大雄在一家新媒体公司任职文案。之前,他所在公司为推广一个移动健身app——Fitness,和微博上的一个大号合作,粉丝多为25岁左右的职场女性。
大雄则负责与设计师配合,为该次合作写推广文案。最后,大雄用FQU法则完成了该任务,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