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约练挑战第57次,本周第8次
早上5点半,我和久违的初级班同一小组的两位老师相约,两位谦虚好学的老师把咨询师的角色让给我,让我体验了一把第一次在线上做咨询师的感觉。
总结一下:在来访者老师诉说过程中,我努力把听到的认为是关键的词记下来,感受到来访者内心的委屈,愤怒,压抑,无奈…回应时我能够做到简述她的叙述内容并将感受她到的情绪给予及时反应,但是在贴着她的话询问时,仍然是太急了,让来访者有种被拉拽的感觉,而她本人那种委屈的情绪还没有释放出来,同时回应她的情绪感受时,光去感受她的不容易了,却没有令她看到自身拥有的能量。这部分我停留的太少了,后边即使我用循环问句和假设问句问到她做点什么可以令情况改变,来访者老师想到了方法,仍又回到情绪感受当中。这点经过事后和观察员老师的反馈,让我认识到:咨询师不是每次咨询都一定要让来访者得到一个解决结果的,我在内心已经有了预设,认为倾听来访者老师叙述过去已经有五十分钟了,我自己就想将她带到她期待的未来里了,这是我在拉动,而不是贴在来访者身后。
共情的理论早就明白,但真正能做到,我还差远了。
二、第四期约练挑战第58次,本周第9次
上午七点半,我和王老师,郭老师进行了box1-3没完成内容的约练。
很喜欢这种逐字逐句分析并结合生活中实际案例讨论的学习方式,经过两名老师对我的回应,又梳理出几点来
1如果来访者一定要建议,那么咨询师用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提出建议,这可以督促来访者咨询后的行动开展,同时既能对咨询效果有效跟进,也能唤起来访者自我负责意识。
2由当事人自己产生的解决之道对他更有意义,更能达成以及更有成就感,这里的解决之道的“道”,应该是指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细聊中,不断确认出来访者的感知觉,什么感受,怎么想的,然后咨询师在不断重新建构的回应中,让来访者本人看到自己原来拥有那么强的能力,优势,资源,智慧等,从而逐渐升起了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解决问题的能量信心。当来访者达到这个状态了,再和她具体化讨论怎么做,就顺畅了。一小步的具体化对来访者是“术”,前面在咨询师的配合下,来访者自身的能量被调动出来后,那么后面来访者自然而然就有动力有智慧去想出解决办法了。
这是我在上午两场咨询约练后的感想,先接纳自己的做不到吧。
三、第四期约练挑战第59次,本周第10次
下午终于抢上了和杨老师的约练,在这之前已经听宋老师几次介绍杨老师的咨询功力特别厉害。在自我成长路上,越来越意识到不自信给自我发展带来的阻碍,于是我请杨老师为我就这样话题来做咨询。
先从来访者的角度总结下收获:
一直以来我陷在“我不够好”,一定要讨好别人的关系模式里,遇到事情总是自责。杨老师在和我的对话探询中,让我看到了自己形成的这个模式的源头,在把这个模式形象化时,我想到了黑压压的一座山,占据了整个心房,动弹不得。杨老师让我为这种模式起个名字,我用“憋屈”来命名,当杨老师问我“憋屈”走到我面前,是想提醒我些什么时?我想了好一会,想到,自己从小用这个模式,避免了很多母亲想对我发脾气指责我的时刻,也许“憋屈”不过是我当时自动生成的一种对自己的保护机制。想到这里,心里的那座“不自信”大山似乎一下子变小了,颜色也变浅了,当杨老师再让我去形容“憋屈”现在的形象时,我想到了小孩子常戴在脸上的西游记人物形象的面具,只不过我的“憋屈”面具是一个“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安静祥和的模样。这时候杨老师让我和这个面具交流,我意识到,这是我的生命智慧让我从原生家庭习得的保护面具,只是我戴“憋屈”的面具太久了,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憋屈窝囊的人,而实际上,这个面具为我赢得良好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好处。而我在享受面具给我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忘了这些,而把关注点放在这个面具呈现的软弱一面,以为自己就是不够好的。看到了这个转化,我对于不自信的自我否定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不少。因为既然是面具,我就可以灵活使用,而不是不摘下来信以为真了!
从学习的角度观察:作为来访者,杨老师和我交流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她使用焦点各种问句的痕迹,这让我很惊奇!咨询大概分两部分,前部分是她对我不自信的信息探寻:询问过去,这个不自信有多久了,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感受不自信的事情是什么,一提到这些感觉浮现在面前的一个人,那是谁?…后部分是杨老师对外化技术的使用。最后针对那个不自信形象之前之后评量打分…
应该说,我目前对于焦点的掌握还不能够理解杨老师何以能够如此轻松自如地将我的状态转化过来。
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告诉自己,接着练吧!
四、第四期约练挑战第60次,本周第11次
晚上六点半参加了左老师组织的box1-6约练,左老师特意请了经验丰富的岳老师做指导。这个练习我已经参加了三次,但直到听了岳老师的讲述,我才明白了这个练习的真正目的——通过重述来访者叙述中的关键词,展开询问,达到贴着来访者,让对方感觉到被关注到被尊重的效果。
今天岳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了,咨询时没有固定唯一的标准答案,咨询师只要用心聆听,捕捉到自己认为关键的点,就可以就这个词向来访者好奇探询。只有保持虚心的,未知的,好奇的态度,从任何一个属于来访者语言中的点,具体化进去,都可以打开来访者的话闸。来访者自己说的越多,咨询师掌握的信息越多,对来访者的思维脉络越清晰。(卡住他的点是什么?他在意的是什么?担心的是什么?)
关于是否贴着来访者的情绪走,若来访者语言表述中显示出他陷入很深的负面感受中,不断重复自己受到的伤害和抱怨,这时候咨询师要陪着对方“关于这部分,您能多说说吗?”这相当于在帮来访者做一个情绪引流,通过引导来访者的诉说,咨询师及时的同理回应,让来访者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也可以采用外化技术,和负面情绪交流,看看它过来提醒自己什么),情绪处理好了,再进行接下来的目标资源一小一步。
若来访者虽表示焦虑情绪分值很高,但他明确因什么而产生的情绪,目标很清晰,那么咨询师可以直奔目标咨源一小步,当然如何使咨访关系的和谐工作是贯穿始终的。
焦点问句既要背熟又不能拘泥于这些问句,我感觉自己被这些问句框住了,满脑子想该怎么提问时,就不能去贴着来访者。也许,这就是我这个阶段必须要经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