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挤在公交车上。一个大约3岁的小男孩在爱心专座区又吵又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一开始,男孩在椅子上面又是爬又是蹦。公交车在行驶中。他奶奶怕他摔跤,就一直站在他旁边,双手围着椅子。一开始就好言好语的跟他讲,不要翻,不要爬,不要…………
但是男孩丝毫没有理会,估计是见车上的人都看过去。他的奶奶就直接蛮横的抱着他坐了下来,这时小男孩不乐意了。觉得奶奶抢了他的地方,把奶奶又是踢啊又是骂啊。
因为靠着开门的地方,他奶奶也不敢松手。生怕他从座位掉下去被门夹了。只能抓住他的腿不让他踢,跟他讲小朋友是没有座位的。
小男孩还是不听。挣脱了束缚,对奶奶又吼又踢的更激烈了。势必是要把位置抢回来。奶奶这时也没有了耐心,对他也又吼又凶又骂。甚至拍打了。
小男孩看奶奶认真了,拼命的哭闹不停以宣示主权。嘴里嘟囔着奶奶是坏人,叫她滚。再也不要奶奶了。一直说座位是自己的。不是奶奶的。
无奈哭功太厉害,奶奶只有站起来。他又开始爬到玻璃扶手上不停的翻来翻去,嘴里还不停的哭着说,这是我的位置,不要你坐我的位置,你走开。
“看吧,汗水出来了。”奶奶不停的给他擦去汗水,可是小男孩丝毫不理会,只顾自己玩自己的。
于是奶奶又在一旁“恐吓他”,晚上打电话给你爸爸说,你这么调皮不听话。
小男孩回击:“我要给爸爸说,把你抓走。”
婆孙两就这么一直斗智斗勇的持续到下车,临走时奶奶还不断哄孩子。生怕惹他不高兴了。
且不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何,是不是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通病。也不论是否要什么都满足孩子?想要一个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哭就闹的行为的对错。
我反而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小朋友们都变的如此“优秀”了。
想要的东西就去坚持,使尽浑身解数直到得到。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勇于表达出自己,哪怕是别人不认可的方式。
而我们成年人随着我们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却越没了这些品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困难。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都会轻而易举的放弃。很难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大概是因为:
1、无知者无畏,往往知道的太多越会萎缩不前;
2、顾虑太多,总是想的太多;
3、忽略自己的感受,以为可以忍受,或者说故意忍受;
4、不正视自己的内心需求,无法区分什么想要和不想要;
5、容易受他人和外界影响,从而放弃;
5、不会表达出来。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回到最初的单纯与美好。少些杂念和影响,就会变得纯粹。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没有框架,没有束缚,没有外界其他因素影响。往往他们比我们更知道自己,更懂得自己。
365极限训练第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