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丈量是个辛苦且有挑战性工作,辛苦不只是要骑行42.195公里、不只是要连续工作8个小时以上,也不只是需要在夜间,在繁华隐去的街道、在暗淡无光的景区公路、在凄风苦雨或风雪交加的天气里。
辛苦和挑战还在于丈量员必须认真细致地算准各种相关数据,还在于能够及时地应变,调整出准确的距离。
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错误,经过42.195公里的叠加而放大,最后误差可能达到百米。这种藏在丈量背后的陷阱,是丈量员必须注意的事情。
一、校准路线测量时可能的误差
马拉松测量使用"自行车丈量法",而为了校准自行车,必须首先去测量一把标准的尺子——这把尺子至少要300米长。这把300米长的尺子是用钢尺来丈量的,因为钢尺有膨胀系数,合格标准的钢尺在20摄氏度50牛顿的拉力下,100米的钢尺实际长度才100米。
温度高于(低于)20度钢尺的长度会增加(减少),因而在实际做这把尺子时,要把多的部分减去,少的部分加上。
依据的公式是:温度调整距离=平均长度【1+(平均温度-20)*0.0000116】
用钢尺必须至少丈量两次300米长的校准路段,两次路段的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如果超出5厘米必须进行第三次的测量。两次的长度求出平均值之后,根据温度调整距离的公式进行调整。
如果最终的数据是300.030米,那么做校准路线的时候就需要把这多余的3厘米减去。300米长了3厘米,一公里就会多出10厘米,如果叠加到42.195公里,那将多出4.2米。
二、自行车校准时可能的误差
在丈量前,自行车必须在校准路线上骑行来回两趟,也就是四次(前校准)。测出每次在校准路线上琼斯计数器所走的数值,每次数值的差值不能大于2,否则必须重新进行一次校准。
丈量员必须自始至终骑同一辆自行车丈量完全程,如果自行车中途爆胎,即使有同一品牌类型和尺寸的自行车,也不能直接进行替换,必须对新换的自行车进行重新校准。
中途,丈量员也不能进行更换,即使两个丈量员的身高体重一样,他们的骑行习惯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而对自行车的压力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校准一辆自行车,实际是人车一体的校准。
如:同样26寸的自行车,300米校准路线琼斯计数器走的数值是3500,另一个走的数值是3510,10个数字的差距,大约70厘米;但如果叠加到42.195公里,最后就要差到97米。
当骑行完成了丈量路线之后,自行车还要进行后校准,因为温度产生变化,或者经历了雨雪,路面变得湿滑,车轮的直径会产生变化,琼斯计数器上数字也会发生变化。
前校准和后校准的数值可能相差很大。因而利用前后校准的平均值调整路线是必须做的事情。否则也会引起接近100米的误差。
三、骑行的误差
丈量员骑行时必须要走最近路线进行丈量,而不是随着车辆行进的路线丈量,他们会距离马路边沿30厘米处进行骑行,这是运动员跑进时的实跑线,他们会从一个弯道的顶点切到另一个顶点,为的就是找到最短距离。
马拉松丈量员是依靠经验而工作的,那么当两个丈量员丈量同一赛道时,采用谁的丈量数据作为最终的赛道数据呢?答案是谁骑行得更短,就采用谁的数据。一个富有经验的丈量员比一个新手丈量员,更能找到路线中的最短路线,有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差可以达到30米以上。
基于以上的原因,马拉松丈量时为了防止丈量时发生路线长度不够的问题,加入一个“防止路线缩短系数(SCPF)”,每一公里要有1001米的丈量长度,因而马拉松丈量长度应该是介于42.195公里和42.237公里之间,也就是增加的数值在0到42米之间。
成功与失败:像双胞胎一样,距离很近,一线之隔,很多相似,却不能等同;你能跨得过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仅一点差异,一个是光芒四射;一个却是黯然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