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我们深处基层,当前农村环境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修的重要课题。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以宣传为抓手,强化绿色理念,在基层群众中打造一批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的宣传载体。要注重因地制宜,创新宣传方式。村村通大喇叭、“吆喝式”宣传车等,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将“绿色理念”植入群众心中。要把握舆论导向,扩大宣传范围。绿色生活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通过打造节约型机关、开展绿色学校创建等活动,积极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创建一种让群众看得见的“绿色生活”。要树立先锋模范,强化宣传力度。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并授予“美丽人家”光荣牌,以挂牌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引领群众逐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打造让群众记得住的“绿色文化”。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林长制”,建立“镇-村-片”网格化林长负责制结构,落实镇村各级领导守护责任,形成推进基层林长制工作强大合力,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真正做到“当一方林长,保一方森林,富一方百姓”。积极推动“河长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乡镇由主要领导分级分段担任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工作,对排放河湖污染物、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严格追究其责任,真正有效防治水资源污染。创新利用“秸秆禁烧”,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扎实做好农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严密防控垃圾焚烧,防范大气污染,切实“还给”群众一个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