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班上,说起剽悍晨读。感觉挺对不起猫叔和小灶,被我牵连了。
正在我欢呼雀跃跟她分享时,这位从小饱读诗书的70后同事各种质疑,每天一本书,快餐式鸡汤,想想都知道是啥内容,你这样读书,根本不会有啥进步。这是给我的当头一棒。
我们俩在班上算是很投缘的,咋会这么说呢?
回想一下,不是晨读问题。是“我”分享晨读的问题。如果换做我们那位超牛业务副校长分享,估计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人妄下定论的,至少会好奇剽悍晨读的内容是啥?
为啥这样呢?
问题还在我。说说俺俩的对比。她是啃书的人,从小爱读书,用她的话说,同样做英语老师,语文学得比英语好。所谓啃书,一本书能翻五六遍。隔段时间就拿出来读。主张书要读透,总有那么点别扭劲儿,明明知道你是对的,她也要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而我呢,总会有些急功近利。从小没养成读书习惯。高中时候曾经看过一两本《读者》、《青年文摘》算是“读书”了。肚子里的墨水实在是少。工作之后有读书意识,可是书也看不进去,硬着头皮读个百十来页,没入戏,扔一边算完。用同事的话说,我是买书的,她才是读书的。
看看,怪不得人家会有开头的观点吧。
对话的最后,扔来一句话:“你说你的读书方法好,咱们就看看三年后,嘻哈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我的妈呀,我可是白羊座,谁给下“战书”我就来劲。
恰巧今天的晨读文章就是分享读书方法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
文中分享“逐星加码”读书法和“夹心饼干”式读书法。回顾自己以往的读书经验,观看眼睛和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确实没有心情去读书。不放看看这方法,自己好不好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过的书再多,要想轻松拉出,跟我们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道理。条理很重要。
小时候写作文,老师说“如果你不会写,就总分总”。好,读书也是一样。
第一遍,整体感知。在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打“一星”做标记。
第二遍,关注对自己感兴趣的“一星”地带,缩小范围再次筛选,对其中更感兴趣的地方标注“二星”。
第三遍,再次筛选“二星”地带,消除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地方,成为“三星”重点。
最后,整体感知,这本书围绕主题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三星”地带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所谓“夹心饼干”式阅读:信息-摘抄-评论。免得哪句话都听说过,说起是啥,直接蒙圈。
不管是啥阅读方法,学了有用才是根本,不然,再怎么推崇,别人看不到你的进步,一样会被人质疑。好东西分享出去也没人相信啊!自己就是最大的品牌,最大的广告代言人。
好好的,整理好心情,开始出发吧。